“欧洲汽车电动化转型需要充分竞争环境而非保护主义。欧洲汽车产业发展延续至今的成功,主要来自汽车制造商的充分竞争和竞争带来的持续创新。今天欧洲车企面临的电气化转型问题是全球汽车企业共同的挑战和机遇,其解决方案同样是充分竞争与不断创新。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史反复表明,保护主义只会带来高额的保护成本和躺在关税保护伞下逐渐失去竞争力的企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收高额关税,是把内部产业问题错误地归咎于外来竞争,降低有效竞争和鼓励不思进取,背离了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欧盟中国商会副会长王稚晟今日在《2024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发布会上表示。
8月20日 ,欧盟委员会向相关方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决定草案。欧委会对拟议税率进行小幅调整,其中,比亚迪为17.0%,吉利为19.3%,上汽集团为36.3%,其他合作公司为21.3%,其他所有非合作公司为36.3%。欧委会并决定对特斯拉作为中国出口商实施单独关税税率,现阶段定为9%。欧盟委员会还决定不追溯征收反补贴税。
2023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就发起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2024年7月4日,欧委会公布了初步裁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7.4%至37.6%的临时反补贴税。欧盟中国商会在发布的一份声明中称,欧洲汽车产业界发展和欧方报告均显示,没有充足证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盟市场造成实质性损害,而欧方基于“损害威胁”而强行推行贸易措施的做法有违WTO相关原则,这是产业界所无法接受的。
据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5年,全球50%~95%的汽车销量将为电动汽车。欧盟已设定了2035年停售燃油车的目标,但目前欧盟新售纯电动车比例仅为14.6%,在乘用车保有量中占比仅1.7%,转型亟需加速。
王稚晟表示,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将阻碍这一进程,抬高电动车价格,将抑制消费者需求,减缓欧盟的绿色转型。保护主义不仅会削弱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还可能导致投资信心下降和合作受阻。汽车产业的国际化特性要求中欧深化合作,而非设置贸易壁垒。
中国欧盟商会今年上半年对30余家新能源企业和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反补贴调查导致82%的受访中国企业对欧投资信心下降,67%的受访企业认为品牌声誉受损,83%的企业对合作担忧,72%的企业员工对工作前景感到不安。
王稚晟表示,汽车产业本质上是国际化的,欧洲汽车产业电气化离不开中欧在贸易、投资、技术和供应链等广泛领域的合作。特别是一旦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为中国车企贴上补贴标签,其赴欧投资生产经营遭受欧盟调查的风险将大大增加,这将严重打击中欧电动汽车领域的深度合作。欧盟中国商会再次呼吁中欧继续加快推进对话磋商,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符合双方企业和市场期待的解决方案,有效化解经贸摩擦,稳定中欧企业贸易和投资合作中的信心和预期。
目前欧盟仅针对中国制造的纯电动车加征关税,直接的影响仅限于计划在欧洲销售纯电动车的少数公司,也就是特斯拉和比亚迪,这两家公司目前的关税税率最低。
欧盟正与中国继续谈判,以达成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内容包括电动车的定价规划、配额以及投资等方面。
此次对欧盟乳制品发起反补贴调查,是依据中国法律、应国内产业申请发起的。中方有责任维护国内产业的正当诉求和合法权益。
林剑表示,中方始终秉持最大的诚意,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解决问题,并提出了灵活解决方案的建议。
如果欧方执意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手段,业界期待中方坚决保护我企业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