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王兴发文美团组织架构再调整,本地生活竞争者在增加

第一财经 2024-08-23 19:14:00 听新闻

作者:陆涵之    责编:刘佳

多个平台正在大力发展本地生活业务

8月23日,第一财经记者获悉,美团CEO王兴发布内部邮件宣布“公司组织继续迭代”,公布了组织架构调整的新进展。

根据邮件,美团的SaaS、骑行、充电宝等业务合并成为“软硬件服务”,由张川负责;快驴、小象、优选等业务合并成为“食杂零售”,由郭万怀负责;境外业务正式更名为Keeta,由仇广宇负责;其他不变。

此次组织迭代是今年以来美团业务整合的延续。在此前的调整中,美团的SaaS、骑行、充电宝及快驴、小象等业务并未进行正式的整合与命名。

今年以来,美团持续求变。2月2日,美团CEO王兴发布内部邮件宣布新的组织架构调整。美团对过去相对独立的事业群进行了整合:对到家事业群、到店事业群、美团平台、基础研发等进行整合,共同向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汇报。而大众点评、SaaS、骑行、充电宝等业务将由美团高级副总裁张川负责。同时其他组织保持不变。

4月11日,美团外卖以内部邮件的方式宣布了新一轮的组织调整:外卖事业部下成立城市经营业务部,连锁业务部和供给探索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向外卖事业部负责人薛冰汇报。

4月18日,美团CEO王兴发布内部邮件,公布了整合后的组织迭代进展。根据邮件内容,此前整合的美团平台、到店事业群、到家事业群和基础研发平台将合并成为“核心本地商业”板块,王莆中出任核心本地商业CEO。美团将“不再设置到店事业群和到家事业群,两个事业群原下辖各部门调整为直属于‘核心本地商业’”。

除人员年轻化外,调整后的架构相较之前更加扁平,核心团队与一线距离更近。美团相关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前外卖事业部下设了直营业务部,直营业务部下又分为连锁业务、校园业务等,如今中间直营业务部直接取消,从组织决策效率上看,更有利于及时捕捉用户和商户的需求变化,并迅速做出业务创新。

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对于组织结构调整问题,王兴回应称,美团仍在调整组织结构的过程中,以更好地支持和整合核心本地商业板块。

“美团希望覆盖所有本地服务的类别和场景,组织结构调整不仅仅是整合即时配送和到店、酒店和旅游服务,更重要的是,让美团平台和美团的基础设施平台更好地赋能美团的核心业务。未来,美团将从综合角度审视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的业务表现、运营策略、产品开发和资源分配。”王兴说。

当前在本地生活领域,美团的竞争者在增加。对此,艾媒咨询CEO张毅对第一财经表示,过去美团的业务和其他互联网企业类似,都是发展增量市场。但目前变为了存量市场,美团面临的是新的产品及业态的迭代,新的消费习惯和娱乐习惯正在形成,例如抖音、小红书、快手等对于原本本地生活的消费习惯产生了冲击,目前来看抖音是最大的威胁和挑战,尤其在团购和外卖领域。

多个平台正在大力发展本地生活业务。根据快手此前披露的数据,在商业化方面,从2024年1月到6月,本地商家总消耗环比增长172%,其中到综、到餐等行业分别实现了598%、156%的高增长。根据《2023抖音生活服务年度数据报告》,2023年,入驻服务商数量增长1.79倍,服务商合作的商家数提升近2倍,服务商总交易额实现近8倍增长。此外,达人探店助力实体商家增收946亿元。

为应对竞争,除了进行架构调整,美团今年还推出了更多低价产品。在一季度电话财报会议上,美团CFO陈少晖表示,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消费者变得更加对价格敏感。因此,美团到店、酒店和旅游业务在每个垂直类别中的客单价同比都有所下降。然而,消费者对本地服务类别的需求仍然强劲。“对于美团传统的货架式模型,美团不断扩大商户基础,增强价格竞争力,并引入更多套餐交易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直播和特别交易,激发了冲动购买并满足消费者对大幅折扣的需求。同时,美团将到店业务的代理模式改为直接运营模式,以更好地抓住低线城市需求。总体而言,到店业务的在线渗透率仍处于早期阶段。”

附:美团CEO王兴内部邮件全文

各位同事:

经研究决定,公司进一步迭代业务组合和组织架构:

1、SaaS、骑行、充电宝等业务合并成为「软硬件服务」,由张川负责。

2、快驴、小象、优选等业务合并成为「食杂零售」,由郭万怀负责。

3、「境外业务」更名为Keeta,由仇广宇负责。

以上各业务负责人均直接汇报给我。

期待各业务秉承美团「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使命,在新的组织架构下进一步发挥团队潜能,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加强核心能力建设,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CEO 王兴

2024.8.23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