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相关配套活动从27日起陆续举行。国家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重点聚焦四方面针对性举措,培育壮大数据产业,从而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国家数据局相关负责人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释放新质生产力”对话会上介绍,我国数据产业发展初见成效:2023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泽字节,同比增长22.44%;我国数据产业快速增长,经初步测算,未来几年有望保持20%以上年均增长速度;我国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数据产业链,涵盖了“采、存、算、管、用”的全生命周期。
国家数据局表示,接下来,将加强数据产业规划布局、培育多元化产业经营主体、繁荣数据产业生态、优化数据产业发展环境,培育壮大数据产业。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 陈荣辉:支持各地方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数据产业,引导各地逐步形成协同互补、特色发展的格局。
破局与共生,数据大使馆有望推动中国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塑造”全球数字秩序。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平衡安全底线(动态管控风险)与发展高线(释放数据红利),以此实现国家利益与全球公共品的共赢输出。这一创新实践,或将为数字时代的“休谟难题”(开放与安全的悖论)提供东方解法。
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加强统筹协调,联合国务院国资委,推进国有企业数据效能提升行动,多措并举推动中央企业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则的重要性,旨在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数据要素的有效流通和价值实现,进而赋能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与产业发展所赢得的资源优势十分鲜明一样,我国数据产业扩张过程中的短板约束与结构失衡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机构指出,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机制的完善,央企将进一步释放数据价值,并有望成为各自产业领域数据治理的标准制定者与生态维护者,构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