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广州南沙站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在即,预计将于2028年3月全面运营通车。
近日,为更好推进南沙枢纽南广场项目建设,南沙新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管理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项目设计规划、组织实施相关事宜。
《南沙方案》明确南沙枢纽区块为三大先行启动区之一。南沙站规划为广州南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是南沙构建“半小时交通圈”、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互联互通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对大湾区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南沙枢纽主要包括南沙站、地下城市通廊、出租车蓄车场、高架汽车落客平台、市政配套车场、地面城市通廊等配套设施。
南沙站位于珠江街,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是广州市客运枢纽“五主四辅”重要辅助站。
南沙站的设计以“大潮起珠江,弄潮正当时”为理念,融入南沙地域特征,打造“如海面般起伏、如波涛般轻盈”的门户形象。
其中,地下城市通廊宽度约72米,长度约216米,建筑面积为约1.6万平方米(含疏散出入口),以城市通道和商业为主,连接南、北广场地下空间及地下地铁站厅,实现城市南北方向的互联互通。
一方面可以与地铁站厅便利联系,另一方面也可将配套服务类商业设施集中于枢纽地下,减少对枢纽地面客流的干扰。
地下城市通廊中间设置24米宽度的人行通道,两侧设置商业空间,创新打造南沙枢纽活力通廊。
远期南沙站站场规模将超白云站,规划14台29线,引入南沙港铁路、深茂铁路、广中珠澳高铁、肇顺南城际、中南虎城际,贯穿地铁18号线、15号线和4号线复线等。
南沙站建成后将成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关键节点,实现1小时有效通达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大湾区主要城市,加速产业、人才和技术等创新要素导入南沙。
夯实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底座,支持搭建国际数据专用通道、专用科研网络,争取扩大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探索建设算力服务平台,提升全球数源中心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广州国际信息枢纽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逐步形成,可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我这次上会提交了三份提案,聚焦如何提升广东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为大湾区的未来发展注入更多动能建言献策,具体包括:促进和鼓励国际组织在广东省设立办事处、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国际创科中心、促进大湾区数字人民币应用。
如何进一步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如何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如何更好地加强粤港澳合作?
《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规模已远超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旗鼓相当,登顶全球湾区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