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近4年增20万亿,18省份超万亿|言叶知新

第一财经 2024-08-29 20:52:00 听新闻

作者:金叶子    责编:杨志

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加速发展周期,规模由2012年的11.2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3.9万亿元,11年间规模扩张了3.8倍。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不断发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资本回报率等指标呈现哪些趋势和特征?

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下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3.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3.7万亿元,增幅扩张步入相对稳定区间。

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数字经济融合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巩固。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2.8%,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6.45%,数字经济有效支撑经济稳增长。

数字产业化比重提升

数字经济不仅包括能把消费、生产、服务过程中所创造的数据变成生产要素,从而提供新服务、新应用的新产业,也包括用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带来的新价值。

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加速发展周期,规模由2012年的11.2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3.9万亿元,11年间规模扩张了3.8倍。其中,数字经济规模由10万亿元增长至30万亿元用了约6年时间,由30万亿元增长至50万亿元,仅用了约4年时间。

发展数字经济,要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报告显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比重由2012年的约3︰7发展为2023年的约2︰8。2023年,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分别为18.7%和81.3%,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融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挥。

具体来看,2023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为10.09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57%,高于同期数字经济名义增速。这表明,数字产业化为数字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强大的技术产业支撑能力。数字产业化占GDP比重达到8.01%,数字产业化支撑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进一步靠近“十四五”发展目标。2023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为43.84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9%,略低于同期数字经济名义增速,产业数字化占GDP比重超过三成,为34.77%。

2023年,我国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下称“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10.78%、25.03%和45.63%;一、二、三产数字经济渗透率同比分别提升0.32、1.03和0.9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增幅首次超过第三产业。

2023年以来,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经济基础较好、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数字经济实现了更快、更好、更有韧性的发展。

2023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福建、北京、湖北、四川、河南、河北、湖南、安徽、重庆、江西、辽宁、陕西、广西等18个省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较去年增加1个省份。从占比看,2023年,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浙江、广东等省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超过50%,北京、上海数字经济发展接近美欧等发达国家水平。从增速看,2023年,浙江、上海、北京、山东、江苏、广东等经济基础较好、创新能力较强的地方数字经济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数字资本回报率上升

报告认为,数字资本回报率持续上升、传统资本回报率持续下降成为趋势。

2019年至今,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进一步调整为37.8%,劳动投入贡献下降至19%,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达43.2%,创新主导发展局面不断形成。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贡献达22.5%。

从产业贡献看,数字投入对三产劳动生产率增长整体贡献最大。近十年,三产数字投入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达22.4%,但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二产数字投入劳动生产率增长贡献则持续上升,并于近年(2021年)开始超过对三产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近三年平均高于三产1.7个百分点。

从投入来源看,数字投入相对于传统投入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贡献更大。近十年,三产数字投入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贡献平均高于传统投入12.6个百分点,二产数字投入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贡献平均高于传统投入5.9个百分点。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后,伴随着产业数字化的逐步开展,传统投入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贡献开始稳步上升。

我国数字资本回报率在2004年左右较低,但经历2006~2009年、2013~2017年两轮快速增长之后,于2015年起超过传统资本回报率。2015~2023年,数字资本平均回报率达14.6%,高于传统资本回报率3.6个百分点。

产业发展政策出台在即

报告建议,未来要继续创新发展数字技术产业、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持续畅通市场高效循环等。

例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围绕数据资源、基础硬件、通用软件等建立大数据产业图谱,围绕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分析等需求,推动服务优质化。

在8月28日召开的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当前,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经深刻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离不开强有力的数据产业的支撑。国家数据局在前期充分调研基础上,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旨在抓住数据产业成长的战略机遇,培育数据企业,塑造产业生态,将我国规模市场优势、海量数据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我国数据产业竞争力。主要政策考虑包括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多元经营主体、强化政策保障。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对数据合规高效流通利用提出更高要求,数据经纪、数据托管、数据交易等新的服务业态快速兴起,数据安全可信流通、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市场也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服务企业、数据安全企业、数据基础设施企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家数据局将加强引导,支持不同类型的数据企业公平竞争、加快发展。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全国首个小游戏产业孵化基地落户武汉

2024年,中国的小程序游戏市场收入达到398.36亿元,同比增长99.18%。

47 03-28 13:57

傅建平: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生态 |大V看两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则的重要性,旨在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数据要素的有效流通和价值实现,进而赋能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331 03-05 14:30

人形机器人:科技浪潮中的崛起力量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全球正处于智能化变革的浪潮之中。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突破,人形机器人应运而生,成为世界各国角逐科技高地的焦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制造业亟待升级、教育需求多元化,这些社会现实为其发展提供了沃土。从国际看,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抢占人形机器人市场份额,试图主导产业走向;国内政策大力扶持,资本涌入,产学研紧密合作,一场围绕人形机器人的科技竞赛悄然展开,它承载着提升生活品质、变革产业结构、彰显科技实力的重任。

35 03-05 09:49

近三成就业者灵活就业,工作稳定性、社保水平待提升

2023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04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7032万人,也就是说,灵活就业人员占到了全国就业人员的27%,占城镇就业人员的43%。

671 02-27 21:55

银行引入人形机器人:大机遇下的技术、隐私与伦理困境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已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银行领域,智能化的人形机器人崭露头角,正逐步成为创新业务的得力工具。它既能优化客户服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还能为银行带来全新的业务模式。不过,银行在广泛应用人形机器人的道路上,仍面临技术瓶颈、数据隐私保护等诸多难题。接下来,本文将深度剖析人形机器人在银行领域的发展前景、带来的变革,以及应对挑战的方法。

110 02-26 10:0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