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方电网广东电网获悉,今年1-7月,广东电力市场累计交易电量219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近30%。今年以来,广东在全国率先实现独立储能参与现货电能量和区域调频市场,且实现了独立储能首次参与中长期交易,建立抽水蓄能参与交易机制,实现南方区域首个分布式光伏项目以“集中竞价、事后交易”的方式参与绿电交易,推动气电天然气价格传导机制落地,促进电力保供稳价以及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2024年上半年,已有5家独立储能电站入市,既参与电能量交易,也参与调频辅助服务交易。”广东电力交易中心董事长黄远明表示,当前,在调频辅助服务市场中,各储能电站累计获得调频收益约5300万元。
除了电源侧降本增效,广东电网还通过抓住燃料价格回落时机,推动跨省送电交易价格稳中有降等日益灵活的电力市场化机制促进新能源的广泛消纳和绿色转型。据悉,今年上半年,广东电网通过从电源侧、用户侧、市场交易、转供电等电力全产业链挖掘降成本举措,降低全省工商业用电成本约145亿元,预计全年可降成本约290亿元。
市场化交易电量持续增长。今年1-7月,广东全社会用电量5094.74亿千瓦时,广东电力市场累计交易电量占其比重的43%,市场连续平稳运行达33个月,市场秩序规范良好,市场运营活跃平稳。
市场主体是市场活力的源泉和载体。广东推动发用两侧主体“应进全进”,实现煤电、气电、核电、新能源、新型储能等同台参与现货交易,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市场。截至今年7月底,广东电力交易平台累计注册交易主体76375家,其中发电企业359家,售电公司274家。市场主体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市场的充分竞争、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业内人士称,电力期货展现了电能量的金融属性,体现其真实价格,助力电力市场用户规避现货价格波动风险的同时,能保障新能源机组的长远发展。
业内人士称,若头部火电企业在市场交易中串通顶格报价,会同步拉高其他电源机组的出清电价,极大影响用户购电价格,侵害电力消费者利益。
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路来实现跨区域输电,将风电和光伏电力输送到城市和工业中心,不仅有助于平衡能源供需,还可以鼓励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和建设,有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实现电力低碳发展。
2025年,我国有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3000亿元。
到2026年,建立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产业链,打造2个新型储能产业园,培育10家以上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优质企业,力争应用规模80万千瓦以上,储能削峰初见成效,带动产业规模近千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