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交通银行(下称“交行”)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14.1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84%。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52.87亿元。截至6月末,集团不良贷款率1.32%,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4.82%,较上年末上升9.61个百分点。
以进促稳、提升服务实体质效
交行上半年经营坚持以进促稳,业绩基本符合预期。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集团总资产14.18万亿,较上年末增长0.84%;上半年实现净经营收入1,325.5亿元,归母净利润452.87亿元。
交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张宝江表示,交行加大对国家重点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长江三角洲、粤港澳、京津冀三大区域贷款,境内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境内行涉农贷款增幅均高于各项贷款的平均增幅。截至6月末,集团客户贷款余额8.2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90%。
交行在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也保持了良好增长势头。科技金融方面,截至6月末,科技型企业授信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16.05%,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为5.89%、37.87%和8.51%。科技型企业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占对公贷款比重较年初分别提升1.14、0.2个百分点。
交行始终将绿色作为全集团业务经营发展的底色,截至6月末,境内银行机构绿色贷款余额8,709.9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89.56亿元,增幅5.96%,其中清洁能源贷款2,396.4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43.91亿元,增幅16.76%,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幅。
同时,普惠型小微企业个人消费贷款分别较年初增长15.74%和30.08%。截至6月末,交行全口径普惠业务资产余额285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41亿元,在全部贷款增量中占比42.35%。
在养老金融中,截至6月末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超400万户,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和累计缴存金额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1.23%和31.63%。
在数字金融方面,交行以数字化转型和线上经营为契机,手机银行月度活跃客户数(MAU) 4522.17万户;买单吧月度活跃客户(MAU)2659.49万户;开放银行开放接口5,215个,累计调用次数超48亿次。
夯实资产质量、守牢安全底线
如何管控资产质量是银行的关键任务。
过去几年,交行开展资产质量攻坚战,资产质量巩固年等专项行动,今年持续发力,接续开展了贷投后管理年行动,通过持续努力,实现资产质量稳步提升、稳中向好的目标。截至6月末,集团不良贷款率1.32%,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4.82%,较上年末上升9.61个百分点。资产质量继续处在较好的水平。
通过打造全流程、全覆盖的数字化⻛险管理体系,持续筑牢⻛险数据底座,完善企业级⻛险管理应⽤,交⾏有效提升了⻛险管理智慧化⽔平。此外,交行聚焦重点领域,持续深化重点客户授信经营主责任机制,丰富贷(投)后管理、⻛险监测、预警⼿段,加强信⽤⻛险排查和管理,稳妥有序推进⻛险处置清收。报告期内,共处置不良贷款295.9亿元,其中实质性清收 132 亿元。
此外,上半年交行集团的息差为1.29%,二季度单季息差已上升至1.30%,环比提高3个基点,息差的边际改善初见成效。
提升治理、持续分红派息
在过去一年,国有大行成为高股息、高分红主题的代表,受到投资者青睐。
从2023年年报中就不难发现,银行的分红比例有明显提高,目前银行的股息率已经超过煤炭行业。
未来交行也将维持分红派息势头。张宝江称,“过去12年来,交行一直保持30%以上的分红比例,8月28日上午,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中期分红方案,每股分红现金股利0.182元,共分配现金股利135.16亿元,占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2.36%。”
早在今年7月,交行完成2023年度分红派息工作,每股分配现金红利0.375元,共分配现金红利278亿元,占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2.67%,较2022年略有提升。根据当前股价,A股和H股股息率分别是5%、7%。
交行去年底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面临更高的资本要求,不过交行董事会秘书何兆斌称,交行不会因此降低分红率。“交行历来重视对股东的投资回报,保持分红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预期性,未来将继续保持在30%以上,让股东持续分享交行经营发展的成果。”
据目前的情况而言,交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处于合理区间,距离监管底线还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交行表示通过内生性资本补充和多渠道资本补充相结合,来保持健康稳定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而非通过降低分红来缓解资本压力,这并非一个选项。
近日,2024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的成功召开,再次将工业互联网推向了全球制造业的聚光灯下。这场大会不仅展示了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最新应用,还发布了诸多重磅政策文件,意在加速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大会期间,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表现格外抢眼,展示了如何通过数据互通、智能制造等手段实现大规模生产的智能化控制,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领军地位。这些政策与技术的结合让全球制造企业更加清晰地看到,传统制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能否快速适应数字化浪潮、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革新,而成为产业转型、智能制造升级的关键路径。本文将深入探讨工业互联网如何通过市场规模扩张、技术突破与政策扶持,带领制造企业进入智能化制造的新纪元。
更好发挥优势、持续深耕上海,携手合作伙伴加强技术交流和协同创新,更好赋能中小创新企业数字化转型,共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国家数据局首次发布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意见稿》提出支持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成果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