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资讯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化解算力瓶颈,无问芯穹瞄准异构混训海量需求

第一财经 2024-09-04 15:54:04 听新闻

作者:钱童心    责编:宁佳彦

全球大模型训练所用的计算量自2012年起呈指数级增长,平均每3个半月会翻一番。目前,计算量已远超算力增长速度。

千行百业的计算场景纷繁复杂,单一计算架构无法应对。在这一背景下,诞生了一批“算力运营商”。上海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无问芯穹9月2日宣布获得新一轮近5亿元人民币融资,此次融资将主要投入两方面,一是新技术的持续研发,二是加速产品商业化。该公司基于软硬协同和多元异构技术,开发了兼容多元异构算力芯片的AI异构云平台,成立仅16个月累计融资就达到近10亿元。

无问芯穹介绍称,自平台上线以来,已有Kimi、LiblibAI、猎聘、生数科技、智谱AI等多个大模型行业头部客户在该公司的AI异构云平台上稳定使用异构算力,并获得大模型开发工具链服务。

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兼CEO夏立雪表示,政企背景的客户占了很大一部分;大模型客户也是重要的使用群体,研究型机构也有这方面的需求。

夏立雪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很多算力、硬件的效能没有被很好地发挥出来。我们需要提供高效整合异构算力资源的算力平台,以及支持软硬件联合优化与加速的中间件,让异构芯片真正转化为大算力,包括把不同的模型在各类硬件上快速完成高效部署,让算法和算力之间形成最佳的软硬件联合的优化协同。”

无问芯穹战略运营高级副总裁王梦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做算力运营这件事情本身的商业模式是非常清晰的,也就是如何通过我们的技术能力把这种技术变为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变成算力,然后再对它进行一个单位化的定价,并产生规模化的经济效应。我们的盈利能力与公司的市场份额以及整个AI市场的发展是高度挂钩的。”

她进一步称,据公司谨慎预估,未来3至5年之内将能规模化地实现利润。“目前我们还没有具体的IPO上市计划,这是我们下个阶段会考虑的。”王梦菲说道。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