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滁州市定远县岱山项目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新增耕地指标挂牌交易经公示后确认有效。此次交易在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标的物耕地指标16.28亩,交易额总计207.96万元。
作为全国首笔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此次交易探索出坡耕地、荒坡地治理投入新路径,将治理形成的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纳入耕地占补平衡,实现指标收益反哺水土流失治理,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成功转化。
定远县岱山项目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总投资397.15万元,于2023年12月24日完工验收。工程通过新建水平梯田、修建现浇砼截水沟、整治山塘等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4亩,实现净增耕地16.28亩,经滁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验收完成入库,并在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通过治理,原本破碎的坡耕地被改造成了一块块整齐的水平梯田,荒草地变成了绿油油的农田,废弃的采矿宕口也被有效治理,重新披上了绿装。据了解,此次交易收益的70%将用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30%奖补给项目区的乡镇用于耕地保护及实施维护。
安徽省水利厅会同安徽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积极谋划,统筹低效用地等非传统耕地资源,选取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试点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增耕地及新增产能指标收益反哺工作。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保障粮食安全。同时创新水土保持体制机制,积极推广“定远模式”,出台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安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截至今年6月底,安徽全省建成智能算力规模超35000P,是2023年10月政府开始调度智能算力重点项目建设时的12倍。
推动一批知识产权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在安徽落地,不断健全知识产权法规制度和“全链条”工作机制,不断壮大知识产权强市、县域、园区队伍。
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应充分认识到防沙治沙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点击查看长三角一周新政策、新动向
要加强对开发区筹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的功能定位,聚焦做强做优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