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技术的发展,计算生物学正在重新定义生物医药研发的底层逻辑。自去年12月发起上海国际计算生物学创新大赛后,历经9个多月时间评选结果揭晓。
在9日举行的2024浦江创新论坛·计算生物学创新论坛上,2023上海国际计算生物学创新大赛决赛结果揭晓,最终5支团队入围决赛,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
一等奖获得者为GeminiMol团队,来自上海科技大学。另一支上科大团队“冬旦之间”以及阿里云飞天实验室、南京邮电大学联合团队获得二等奖,天津天士力数智中药开发有限公司、南开大学联合团队以及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团队获得三等奖。跻身前5名的上海团队将得到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计算生物学重点专项的立项支持。
大赛发起方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举办这项大赛,是上海市科委“以赛选项”的创新举措。希望通过此次大赛能够发现人才,吸引更多人工智能行业人才到生物医药赛道,与此同时,生物医药赛道的研究者也能够更加重视人工智能对行业的赋能,进一步强化学科交叉产生的新质生产力,解决生物医药原始创新关键瓶颈问题。原创、颠覆、跨界是本次大赛的三个关键词。
如今在新药发现领域,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就在2023年5月,上海市公布了《上海市计算生物学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下称《计划》),《计划》通过设立专项支持、建设创新平台体系、衔接产业发展,加强人才引育等措施,围绕算法开发、模型构建、AI 药物设计等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进行系统布局,计划到2025年,建立基于建模、预测、应用全链条的计算生物学研究范式,初步建成生物大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
本次大赛关注的蛋白靶标NMDA受体与多种疾病有关,如脑卒中、抑郁症、癫痫、阿尔兹海默症、疼痛等,是神经系统性疾病最热门的药物开发靶点之一,靶向 NMDA 受体的药物开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治疗市场。
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介绍,大赛吸引了342支团队共1329人报名,他们共提交了180份方案摘要。经过第一轮评审,86支团队入围初赛,其中高校团队60支,约占70%;上海团队28支,约占30%。
当前世界面临的挑战增多、不确定性加大。在这一背景下,IBLAC为国际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桥梁,让业界领袖能以建设性的方式与上海展开对话交流,共同应对挑战。
将开展“临床研究与队列建设、转移转化与投资、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等三大板块业务。
本次大会旨在促进生物医药领域国际交流对话,分享前沿科研进展、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探索多边产业合作。
这个时代AI是一个底座,可以把所有的生意,所有的功能,所有的东西重塑一遍。
《方案》提出,促进本市临床试验规范有序开展,保障受试者安全和权益,进一步提升临床试验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