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本市场进入并购重组活跃期。
11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总体看,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并购案例相继涌现,呈现“硬科技”企业并购较为活跃,助力技术创新与资源整合的特征。
5月以来,A股上市公司共披露46单重大资产重组项目,7单发股类重组提交证监会注册。9月以来,沪深两市已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计划达8单,其中中国船舶拟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国泰君安证券拟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中国五矿拟入主盐湖股份等。
业已披露的并购重组项目凸显出以下几大特征:并购主体以国有上市公司为主,国有上市公司发布的并购重组项目23单,占比50%;并购目的多为通过产业链并购实现资源整合,希望发挥协同效应;“硬科技”、战略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并购热点领域。
显然,国有资本通过并购重组进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量子科技等领域的项目,将会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活动的活跃力量。
在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金融市场受困资产荒等背景下,并购重组有助于减少同质化内卷,强化上下游协同,丰富上市公司的多元化,进而为激活市场流动性、盘活存量资产提供有力的策动效应。
不过,当前的并购重组究竟在市场产生的是物理效应,还是化学反应,关键是看其能否真正撬动起市场求新求变的内生活力,触动市场自驱力的阀门。
这就需要并购重组要始终遵循市场逻辑,基于不同参与主体的偏好探寻市场化的并购重组方案,在并购重组的全过程中搭建开放的与市场沟通渠道和结构,让所有利益相关者诉求都能得到表达,同时为利益相关方设置市场化分歧表达渠道和选择机会,如完善并购重组方案中的现金选择权等条款,让投资者拥有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的能力,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唯有如此,并购重组才能激发起市场内生的求新求变力量,激荡起风险的优化重组和吸收合并,而非简单的合并同类项,因为单纯基于合并同类项的并购重组等,并不会涉及风险的重置和交易。
同时,鉴于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一项极具不确定的高级交易,因此成熟市场的并购重组普遍都带有强约束的对赌协议与期权条款等,以让各利益相关者都认可并购重组方案是可信和可行的允诺。这意味着并购重组方案不仅需给利益相关者更多选择自由,还需丰富承诺机制,即不仅需告知投资者并购带来的利好,还需提供承诺保障和补偿机制,如一旦在特定时间不能达到并购重组的初衷和效果,谁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支付怎样的成本等都必须清晰明了。
硬约束才能带来强改变,有硬约束的并购重组方案才能给资本市场带来改变,促成市场风险交易,盘活存量资产的流动性。因此,并购重组能否给市场带来改变的利好预期,核心就是其能否驱动市场的风险交易。
同时,并购重组向市场注入了求变的力量,因此如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资本市场交易秩序的公平正义,就变得不可或缺。营造资本市场的良法善治的秩序,首先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打击内幕交易等;同时,需构建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守护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集体诉讼和辩方举证制度在并购重组市场的实施细则,强化并购重组方的举证责任义务,降低集体诉讼的使用门槛,让集体诉讼和辩方举证制度真正成为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守护神,真正使并购重组成为市场的合作博弈。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活血化瘀、疏通经脉的主要手段之一,其用市场逻辑明示,只要营造一个基于程序正义的市场公平交易秩序,尊重投资者的投资自由人格、上市公司的融资和治理自由,且让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处在一样的游戏规则之下,市场预期和信心就不需外力驱动,市场也就会自发演进,服务于满足各自市场主体对美的追求和定义。
科创板宣布设立六周年
截至发稿,赢时胜、派生科技、易成新能等超20股涨停,银之杰、光洋股份、香溢融通等涨幅居前。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相关公司总市值超9万亿元,占板块比重高达75%。
涉及162个药品!2024年医保谈判正式启动;中钢协重磅发声,新一轮并购重组有望到来。
近期并购重组概念股反复活跃,文一科技、华东重机、大唐电信、双成药业等纷纷涨停。多家公司回应加大并购力度、积极关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