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苹果发布16及Pro系列,全面支持苹果AI功能。多家研究机构认为,AI正在赋能多领域智能终端,伴随AI终端生态的逐步构建,有望不断创造新需求,拉动供应链持续成长。
平安证券、长城证券分别发布研报,详细梳理了目前AI端侧的应用进展,总结了人工智能的产业链传导机制,并分析了AI端侧将带来哪些硬件升级。主要观点如下:
人工智能产业链传导机制
资料来源:长城证券
端侧AI快速发:AIPC元年全面启动,手机有望成为AI最终战场
2024年是AIPC规模性出货元年,预计全球AIPC出货量有望达到5100 万台。Canalys指出,未来5年优化后的大预言模型和AI工具的出现,以及集成AI功能后的操作系统升级,将推动AIPC的渗透率,预计2027年AIPC出货量占比将达60% ,成为主流。
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时间最长,手机有望成为AI最终战场。2024年一季度三星Galaxy S24出货量达到1350万台,标志着智能手机行业向AI驱动创新的转变。
根据IDC预测数据,随着新的芯片和用户使用场景的快速迭代,叠加移动端大模型的加速发展,新一代AI手机出货量有望自2024年进入快速增长阶段,预计2024年全球AI手机出货量将达2.34亿台,2027年有望增长至8.27亿台,2023-2027年年复合增长率达100.7%。国内市场方面,预计2024年中国AI手机出货量将达0.4亿台,2027年有望增长至1.5亿台,占中国手机整体市场比例达51.9%,2023-2027年年复合增长率达96.8%。
AI端侧推动哪些硬件升级?
AI手机、AIPC具备高算力、大存储、多传感等特点,硬件基础要求提升,处理器和内存是两大核心变化点。
IDC定义AI手机算力须达30TOPS(处理器运算能力),微软定义AIPC算力须达40TOPS,以满足计算需求。端侧设备参数量不断变大,内存将不断增加,下一代AI手机内存有望增长至12~16GB,AIPC内存有望增长至16~32GB。
无论是从云端调用大模型,还是在手机上直接运行参数量较小的模型,都将加快对电量的消耗,因此AI手机及PC对电池续航及电源管理要求提升。AI应用要求更高的算力性能支撑,将会对散热解决方案提出更高的要求,单一散热材料将逐渐被多种散热组件构成的散热模组替代,以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热管、均热板等为代表的新型导热材料方案将成为主流散热解决方案。
平安证券也在研报中表示,AI任务高频高密特性对手机散热、电池、摄像头、PCB等零部件同样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结论
综合来看,平安证券、长城证券均表示看好AI端侧应用爆发带来的产业链升级,相关公司有望持续受益。处理器方面,A股重点标的主要为芯原股份(688521.SH)。未来存储供需平衡可能被打破,推动存储价格持续上涨,相关标的包括兆易创新(603986.SH)、江波龙(301308.SZ)、澜起科技(688008.SH)等。电源管理芯片价值量亦有望提升,主要公司有希荻微(688173.SH)、南芯科技(688484.SH)等。散热材料方面,主要标的有隆扬电子(301389.SZ)、思泉新材(301489.SZ)等。
同时,长城证券也给出风险提示称,“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核心竞争力风险;测算数据与实际数据存在偏差风险等。”
在被广泛讨论的AI算力底座中,无论是云端的“CPU+GPU等加速卡”还是端侧的“CPU+GPU+NPU”,CPU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各行业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更加迫切地需要以算力设施为代表的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来畅通要素流动、经济循环的“大动脉”。
发展通算、智算、超算等多元化算力资源,支持企业参与算力全产业链生态建设,构建高质量算力供给体系。
推动算力赋能千行百业,重点面向人工智能、工业生产、城市治理、科研教育等重点方向开展算力创新应用,支撑不少于20个行业模型训练推理。
发展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对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