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汪伟,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会长)
本文来源一财号“我和我的家乡”系列策划,更多“大V话家乡”请点击这里
我的家乡湖南省湘阴县,坐落于洞庭湖畔,湘江之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走出了民族英雄左宗棠、首任驻英法公使郭嵩焘、中国化工之父范旭东等一大批先贤名士。这里自然风光秀丽,农业资源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湘阴县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421.78亿元,同比增长6.8%,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成功跻身2023年全国中部地区百强县行列。
一、湘阴县经济发展的经验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湘阴县十分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已经形成了绿色装备制造、绿色建筑建材、绿色食品加工等三大主导产业,这些产业在推动湘阴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湘阴县还积极培育新能源、智能医疗、智能家电等新兴产业,使得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和优化。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湘阴县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网络。如在交通网络建设方面,目前湘阴县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格局清晰可见,“五纵三横三轨一港”立体融长交通体系无缝融入省会长沙半小时经济圈,水公铁多式联运在这里实现货畅其流。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为湘阴县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湘阴县非常注重发挥重点园区的带动作用。湖南省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特色产业园、天鹅山大学科技创新创业城、虞公港及临港产业开发区等区域已经成为湘阴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湘阴县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等措施,湘阴吸引了大量外部投资和技术人才,推动了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湘阴县高度重视重大项目建设和投资的拉动作用。近年来,湘阴县相继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如虞公港及临港产业开发区建设、芙蓉大道北延工程、樟树港湘江大桥等。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完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城市功能,也为湘阴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湘阴县还积极吸引外部投资,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效率等方式,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湘阴。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湘阴县还非常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湘阴县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了显著成效。教育方面,湘阴县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改扩建了一批学校,新增了大量优质公办学位;医疗方面,湘阴县改善了医疗条件,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住房方面,湘阴县加大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和人才公寓的建设力度,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居住条件。
二、湘阴县经济发展经验带来的启示
湘阴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湘阴县的经验表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才能不断激发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湘阴县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培育特色产业,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这表明,只有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选择符合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的产业方向,发挥比较优势,才能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湘阴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重大产业和项目承接和区域协调发展,这为实现经济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成功经验可以为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借鉴。湘阴县通过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企业、人才和项目落户,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这表明,政府应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吸引更多投资、技术和人才促进经济发展。
三、湘阴县经济发展展望
展望未来,湘阴县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湘阴县应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禀赋等比较优势,依托国家级湘江新区平台,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全面融入长株潭都市圈,服务岳阳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为本地经济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机遇。同时,湘阴县还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济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现代化“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愿在深化中法合作交流中更好发挥地方的积极作用,不断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
与会嘉宾表示,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对于各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其中,中国经验不可或缺。
历史经验与大国发展规律昭示我们:可持续且有韧性的经济增长,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内需基础、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有利于生产力持续释放的高质量制度体系之上。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中国的战略选择已日益清晰——必须以消费升级为核心工具,以科技创新和精准有效投资为关键支撑,以深层次的制度创新为根本保障,三位一体协同发力,共同构建以内需为主体、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新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投资驱动和进出口贸易成为关键支撑。当前面临国际经贸格局调整的挑战,提振消费被视为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迫切需求。
基建投资不仅是当期固投的重要实现途径,也为未来经济增长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