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获悉,浙江制定印发《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实务指引(试行)》(下称《指引》)。《指引》围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运用、保护各环节和数据供给、流通、使用全过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的“哪些不能做”的基础上,系统回答了各类主体在数据知识产权创新利用过程中“应该怎么做”“可以怎么做”等问题。
数据知识产权是数据处理者对依法获取、经过一定规则处理、具有实用价值和智力成果属性的数据集合所享有的权益。作为数字经济大省,浙江是全国首批数据知识产权试点省份,截至8月底,浙江省已登记数据知识产权9140件,覆盖北京、上海、江苏、四川等14个省市、1297家经营主体,实现数据知识产权转化运用33.7亿元,登记数量、运用金额均占全国60%以上。
不过,由于数据知识产权还是比较新型的知识产权类型,不少主体对其的认知不足,有的不知道如何挖掘培育,有的不知道如何实现价值,有的被侵权了也不知道怎样维权,不利于浙江省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指引》的出台就是为了加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的宣传普及,提升各类主体的数据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能力水平,充分释放数据价值。
能让各类主体直接上手“实战”是《指引》的核心目标。据悉,《指引》精心设计了4个方面、24类具体流程和场景,方便各类主体通过《指引》精准定位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指引》从数据知识产权挖掘、存证、登记申请,到信息检索、价值评估、交易流转、开放共享、资产入表,乃至维权保护等各个环节,均给出了具体步骤与操作指南,并通过14个鲜活案例,为各类主体提供可感可及、即学即会的实战参考。
安全合规是发展的底线。《指引》以28次具体“合规”,细化诠释数据知识产权相关安全合规的法律边界、主体责任、管理义务,实现守牢安全底线与激励创新发展的辩证统一。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浙江将乘势而上,更大力度推进数据知识产权改革,努力实现保护全链闭环、制度全域运用、生态全面育成,将浙江打造成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探索的前沿、价值实现的热土、集成保护的高地,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促进数据要素流通运用,助力高质量发展。
破解用地保障难,鼓励物流业“上楼”,驱动物流项目“向空中要效益”,灵活拓展物流业发展空间。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今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放结婚消费券、托育券。
破局与共生,数据大使馆有望推动中国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塑造”全球数字秩序。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平衡安全底线(动态管控风险)与发展高线(释放数据红利),以此实现国家利益与全球公共品的共赢输出。这一创新实践,或将为数字时代的“休谟难题”(开放与安全的悖论)提供东方解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则的重要性,旨在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数据要素的有效流通和价值实现,进而赋能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