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经济进入资产负债表调整周期,宜尽早对基于房地产周期的“央行—商业银行”的传统货币信用分配机制进行改革,构建“央行—中央财政”的货币信用分配的新范式(具象来讲,就是央行要进入直接从财政部门、资本市场等购买资产的状态空间,或者设立专门特设目的机构,由央行创设货币政策工具承诺予以无限量流动性支持),以帮助资产负债表破损部门的修复。
中央财政宜尽早规划一份5~10年的超长期国债发行计划(每年以经济总量的5%为上限 ),只要能支持名义G D P增速5%的水平,我们完全可以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相对稳定。当然这取决于我们能不能科学匡算未来5年资产负债表修复的支出方向、规模和节奏。
方向上,有以下事项供参考:
1.未来三年减免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五险一金”;
2.支持地方政府债务显性化,建立预算约束,显著降低债务滚动的成本;
3.建立房地产国家收储基金,支持地方将存量商品房转化为公用事业资产(人才房、公租房、康养资产、奖励生育资产……);
4.建立激励国家生养育基金,全面补贴年轻家庭生养育孩子的成本;
5.补充证券市场稳定基金,在市场下行时,通过及时的入市行动,供应充足的资本,购入核心资产,形成证券市场的核心资产底部不断抬升的长期趋势。
从增量上,重构地方债务体系,分步骤从现行的项目负债向一般预算负债(赤字债)转型。
过渡试点期,可以由中央财政担保发行地方财政预算缺口债券(以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为基准),债券资金设定特定时期的使用方向:
一是把过往政府项目拖欠供应商的工程款都还掉,避免企业面螺旋式收缩;
二是维持地方政府的正常事权运转,减少公共服务部门的工资拖欠,减少税收和非税征收对经济的收缩效应;
三是补贴公用事业服务商的正常运转,避免水电气交等涨价对居民消费端的螺旋挤出。
(作者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上海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发展中心副主任)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央行副行长邹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提问时表示,督促金融机构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积极满足民营外贸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办公室25日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经过反复修改后已经较为成熟,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及早审议出台。
一季度,上海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3%,增速高于全市1.8个百分点
一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4%。其中,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增长6.0%。
一季度,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2.06万亿元,增长4.7%。占广东整体进出口总值提升至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