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鑫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研究员,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
在9月重要会议发布的货币政策新工具中,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是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前者的融资主体是上市公司,后者的融资主体是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包括但不限于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及公司董监高。该工具适用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不同所有制的上市公司。这个政策设计对上市公司、银行、股票市场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再通过股市上涨带来的赚钱效应扩大居民消费,带来实现了多赢的局面。
首先,对上市公司来说,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是鼓励大股东回购股票,实施市值管理,还可以增加利润。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是在2014年新“国九条”中正式提出来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是健全市场稳定机制的根本要求,对维护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有利于公司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获利能力,并促使公司重视企业发展战略,可以促进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和对投资者的回报,提振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更多的资金,能有效防止股价非理性超跌,稳定市场预期。但是,市值管理提出十年以来,很难落到实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公司股价破净后强制回购股票以及增持股票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如今,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的创设,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对于绩优股来说,运用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可以增加利润。例如,目前央行向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提供的资金支持比例是100%,再贷款利率是1.75%,商业银行对客户发放的贷款利率在2.25%左右。只要公司股票的股息率高于这个值,就有巨大的套利空间。
其次,对银行来说,实施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一方面为银行贷款资金提供了一条出路。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很高,在经济下行,投资减少的情况下,银行资金越来越难以贷出去。现在通过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可以解决部分银行资金的出路。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将再贷款政策转化为加强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建设的重要“武器”,发展业务关系。同时,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是在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使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股市,为促进股市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
日前,央行明确将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已有全国性银行开启相关业务的营销蓄客工作,向各分行下发了关于开展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业务营销推动工作的通知,以求抢占业务先机。
第三,对股票市场和经济增长来说,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将提振信心,促进股市走出低谷,再通过股市上涨带来的赚钱效应扩大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当前,内需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转型与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从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来看,股市具有不容低估的作用。股市上涨带来的赚钱效应,会不断吸引大量国内外资金入市,一方面通过企业融资转化为投资,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投资者的财产性收入及其预期,刺激居民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此外,股票市场是集中多重利益相关者的场所,创造了大量职业和业余投资者以及各类相关研究咨询人员,股市上涨带来的潜在购买力之大是其他任何群体不可比的。目前我国股票投资者有2亿多,对应的股民及其家庭成员更多。因此与其他扩大内需政策相比,启动股市能获得投资最少、收效最快、影响最大的效果。
总之,央行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对推动上市公司重视市值管理、增加股市资金,提升市场投资价值,增强投资者回报都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新的货币工具和业务模式必然带来着新的业务流程、管理和风控体系。为此要加强对可能带来的相应风险进行研究和管控,尤其要落实好信息披露,避免出现资金违规使用等风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政策利好催化国企改革板块行情
此次发布的《意见》提出中央企业要从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投资者回报、股票回购增持等方面改进和加强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
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重点围绕《意见》落地实施,把提升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强化投资者回报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指导推动中央企业用好市值管理手段,积极回应市场关切,维护投资者利益,为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前市值管理面临着各种挑战,包括股价与市值管理的边界划分、市值管理的考核标准和投资者沟通的合法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