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发烧友创业”到“创业发烧友”丨科创Z世代

第一财经 2024-10-10 09:47:07 听新闻

作者:科创Z世代    责编:秦妮

汪毅:抓住每一个机会丨科创Z世代

还记得你的第一款电子设备是什么吗?在iOS系统和安卓系统横空出世的时候,你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吗?你家里的电脑都是自己鼓捣攒起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见识一下,一个从小学开始痴迷数码产品的男孩究竟能有多“发烧”……从HTC Google开始,他收藏着40多部各种型号的手机,家里有很多你见都没见过的五花八门型号的电脑,还有数不清的耳机和音箱。这位年纪轻轻的数码发烧友在1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七次创业,又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创业发烧友。

汪毅,1995年出生,上海安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他将智能模糊测试技术应用于汽车、金融、电力和医疗器械等多个行业,管控软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安全和质量风险。

汪毅

上海安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我是创业发烧友

高中时的汪毅,一天有五六个小时都泡在数码论坛里,研究最新的数码设备,寻找购买渠道。从iPhone第一代到Google G1,再到各种经典的黑莓、Palm手机,甚至是Firefox操作系统的唯一一款手机,他都一一收藏。高考填报志愿时,这位首选数学和哲学专业的电子发烧友,误打误撞地继续了自己和电子产品的不解之缘,最终成为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2012年,刚上大学的汪毅就捕捉到了数码电商的机遇,创立了一个高校学生圈的“小京东”,专门卖给大学生电脑设备,这次创业的初体验让汪毅积累了商业经验,也让他体会到了个人兴趣和市场需求结合的无限可能。这次“发烧友创业”的偶然机会,正式点燃了汪毅对创业的热情,也开启了他“创业发烧友”的未来之路。

2015年,汪毅创立了“校园物流驿站”,利用数字化的方式,将物流信息分别发送给快递员和学生,大大增加了校园快递的派送效率。这个项目融了好几轮资,做到了几百万的用户,覆盖了全国大概超过1000所学校,能算得上当时这个领域体量最大的物流SaaS之一。但是因为缺乏产品运营经验,在和更加有资源与实力的互联网大厂的竞争中还是败下阵来,最后无奈地被收购。当我们问汪毅,持续创业是不是就意味着持续失败的时候,汪毅笑着说,每一次都有部分的成功,并从中积累了新的经验,虽然最终没达到他理想的预期,但却也是创业者实打实的财富。

  • Z星探:你觉得前面那几次创业是失败还是成功?
  • 汪毅:肯定还是失败为主,我认为是。
  • Z星探:你怎么看待这些失败的?
  • 汪毅:最终结果并不一定达到预期,可能就是失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对个人成长,甚至对各方面创业的积累,还是帮助很大的,也不能说彻彻底底地失败。其中一个经验,就是不仅要聚焦于产品,可能要从市场、整体的经营这个角度去考虑。还有比如在创立团队的过程中,需要前期就把整个团队的结构或者团队各自擅长的地方找出来,目标更加聚焦,更加明确。本质上有一些“坑”你是绕不过去的,即使无数人告诉你,但是你还是绕不过去。
  • Z星探:得自己走一遍。
  • 汪毅:对,其实很多时候也是跟性格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的,别人的失败案例或多或少对自己是个警醒,但也许你还是要自己去硬着头皮走一遍。

2018年,汪毅将目光投向了信息安全领域。那时还在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安全专业读硕士的他,召集了实验室的师兄师弟和隔壁实验室的同学一起,创立了今天的安般科技,他试图用新的技术为软件找bug,从而提升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当时只有23岁的汪毅就这样迎来了自己的第七次创业。

“模糊测试”不模糊

相较于前几次的创业,安般科技是汪毅真正意义上的全职创业。而这次创业的契机来源于他研究生阶段关于网络安全所做的研究。汪毅告诉我们,我们使用的绝大部分软件,比如操作系统Windows,一旦系统发生问题,出现漏洞,我们只能通过网络安全软件去拦截和控制,但系统本身的问题我们无法解决,也就是治标不治本。而相比最初的一个软件仅有几万行代码,现在以新能源车为例,一个软件可能会有十亿行代码。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已经无法按照传统方法,依靠人工排查软件漏洞。再加上如今的软件全面信创化,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这也是我国自主信息产业聚焦的核心,通过对IT硬件、软件等各个环节的重构,从根本上解决本质安全问题。随着信创的发展,国产软件的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2019年底,汪毅意识到这个“风口”即将到来,他决定将最初针对传统信息安全领域的产品定位,转向智能模糊测试赛道。为什么明确要找出软件漏洞的测试,却要叫“模糊测试”呢?

  • Z星探:智能模糊测试,模糊的是什么?又把什么变清晰了?
  • 汪毅:第一代模糊测试是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了,模糊就代表随机,就类似猴子敲键盘这种纯随机的测试,它测试效果其实是不高的。第二代模糊测试是2000年之后有的,就是基于一些规则、按一定的脚本进行随机,猴子就不能纯随机敲键盘了,要按照规律进行随机。第三代模糊测试就是我们正在做的,我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智能模糊测试,智能模糊测试是学术界里面2015年开始研究的技术,它的本质上就是基于软件内部的结构去智能化的、有方向性的、有目的性的生成一些测试用例,来覆盖这个软件的不同路径、不同可能性,从而找到软件存在的各种类型的一些问题。

按照传统的方法迅速将软件内的问题找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面对智能模糊测试这项新技术,很多客户并不相信,甚至觉得这是当代“巫术”,所以安般最初的发展并不顺利,最早跟汪毅一起创业的同学们都说那是一段用信念支撑的日子。所以,当拿到第一个客户订单的时候,大家兴奋极了,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动力。汪毅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是一个从事工业领域防火墙的客户,他们的产品卖到国外后,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做好售后服务,他们会派人到国外现场修理,但是也很难修好。汪毅用自己的产品只进行了几个小时测试,就找出了十几个漏洞,修复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同样的问题。这次的经历让汪毅更加坚信自己所做的事是很难被替代的,模糊测试的未来一点都不模糊。

  • 汪毅:我一直秉承这个观念,这个软件是吞噬世界的,硬件其实是被定义的,软件是引领着硬件的发展。所以说其实从计算机角度,更多的关注是软件的迭代和演进,这其实是一个长期的计算机发展的一个主旋律。硬件很多时候只是节奏性的或者阶段性的,比如为什么英伟达这两年涨得很厉害,也是因为AI,也是因为软件的带动,带动了硬件的发展。
  • Z星探:你的产品在AI世界里是什么样的角色?
  • 汪毅:其实我们相当于是一个支撑。原来叫做软件吞噬世界,现在AI吞噬世界。在它们吞噬世界的过程中,我们相当于它的一个保障,因为吞噬过程可能会吞错了,可能吞的过程中会自己也出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就来提升它自己的一个免疫力。比如现在的新能源车,原先的车是电气结构,它比较稳定,但现在新能源车或者说一些智能网联车,它有大量的软件,这么大规模的软件随便出一个问题,可能会产生非常灾难性的后果。我们要保证它在替代传统的这些电气结构的过程中不出问题,比较可靠平稳地去过渡,给它提供一些保障。我们干的是这个事情。
  • Z星探:应该算是人工智能面前的最后一道壁垒。
  • 汪毅:对,保障这种传统的IT系统,首先内部不出问题,另一个防止外部对它产生威胁。

被计算机耽误的“哲学家”

汪毅从小便对历史充满了好奇,小学二年级,他就已经沉浸在《史记》的世界中,历史的长河在他眼前缓缓展开,那些古代英雄的智慧与谋略,在他心中种下了哲学的种子。中学时期,他又阅读了《资治通鉴》,这些厚重的历史典籍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更为他日后形成经营和管理企业的方法论打下了基础。他告诉我们,无论是看王朝兴衰更迭,还是观古人波澜壮阔的一生,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方法经验古今大致相通。作为一名创业者,不仅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更要有深邃的哲学思考。他认同“雄才大略”的重要性,在多次创业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业哲学”,他相信只有具备了哲学思维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清醒和理智。

 

  • 汪毅:我觉得无论创业还是做二级市场,其实都是一场修炼,都是对自己的很多种哲学观念或者哲学理念的一些印证,就是我这想法究竟对不对?我是不是能够达到对你的一些预期。
  • Z星探:其实你又喜欢哲学,又喜欢历史,你是怎么站在这样的过去看未来的?哲学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 汪毅:在不同文化体系之下,人的决策或者他的偏好很多时候是有相似性的。比如从我们现在做企业来说,其实很多时候我就能遵循一些历史的规律,我去做一些判断或制定一些战略目标,或者说做一些行业分析上面,我就会设身处地地去考虑。打个比方,这就是一个行业里面所谓的三国争霸或者说战国时代,我作为一个企业,我怎么去立身,怎么去立足?比如我可能要达到这个目标,就是孔子所说的叫“从心所欲不逾矩”,我觉得这个就很重要。或者说是像王阳明说的“致良知,知行合一”,我之前的几次创业可能只有见闻之知,还没有做到德性之知,所以说有时候知行没办法完全做到合一,我还没做德性之知这个层面。这也是像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你没有把自己所有的想法都能实践掉,都能落地,如果能达到这个境界,其实是很了不起的,可能我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就是这个,我想到的事情,我就能可以把它做好。

 

喜欢哲学的汪毅看事情更愿意看本质,在他看来创业的本质就是去解决社会上的问题,为社会创造价值。无论是第一次创业时帮同学买电脑,还是现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软件的安全性,他觉得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社会做些真正有用的事。也正因为如此,不论未来还有多少次创业,也不论成功或者失败,他都会始终是一个“创业发烧友”。

 

制作人:陆熠欣

制片人:常瑜

编   导:秦妮 孙文

采访人:辛梓

撰   稿:秦妮

编   辑:秦妮

摄   像:徐峥巍 孔凡天 姜一鹤

后期剪辑:杨先珩

音乐编辑:蒋孙寅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