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朱民:全球经济金融面临新挑战,构建新增长模式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第一财经 2024-10-10 11:18:31 听新闻

作者:陈君君    责编:徐燕燕

积极培育碳中和转型、科技、数据资本等未来核心竞争力。

“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正在急剧上升,这对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性构成了新的挑战。”在2024上海全球资产管理论坛上,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在发表《全球经济金融2025:整个金融经济的重塑与应对》主旨演讲时提到上述观点。

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持续性低增长的新常态,同时去全球化和贸易碎片化的趋势削弱了贸易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全球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的上升,加剧了金融风险的积累,多重因素作用下,全球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正在急速转变。

在贸易方面,朱民指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贸易增长已不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他还提到了科技产品和制造业出口的下降,以及产业链重置的趋势。

财政赤字的急剧上升是另一个重点。朱民预测,未来几年全球赤字将达到新高,这对金融市场构成了巨大风险。“财政赤字是不可能控制的。”朱民指出,财政赤字将由央行买单,央行的货币政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在维持金融稳定和应对财政赤字之间找到平衡。

经济基本面正在变化,背后是全球脆弱性和地缘政治风险正快速上升。在朱民看来,这些因素将深远影响全球经济的碎片化,换言之,对世界基本面的影响不仅有经济约束,未来还会增加更多不确定性因素成为新的约束条件,“未来十年,世界的不确定风险主要集中在政治风险中。”

面对这些变化,国家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经营模式,以适应新的约束环境。在国家战略调整方面,朱民提到中国正在构建新的增长模式,注重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同时强化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并积极培育碳中和转型、科技、数据资本等未来核心竞争力。

朱民强调扩大国内需求、做大做强制造业、碳中和转型、科技创新和数据资本化的重要性。他预测,中国将继续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在绿色转型和科技创新方面发挥领导作用,“中国承诺到2050年、2060年GDP翻两番,达到400万亿人民币以上,同时碳排放量将减少90%。这是一次重大的结构调整和科技发展。”

科技力量是支撑中国发展的又一支柱。朱民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机器认知正在丰富人类认知。中国正在全力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链,无人驾驶汽车和具身智能将是未来的重大突破领域。此外,朱民还提到,数据资本化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大国,数据二十条政策和财政部的数据入表规定,为数据的应用和发展打开了大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潘功胜:各国亟须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共同促进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潘功胜强调,各国亟须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支持多边贸易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共同促进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100 04-26 09:06

上海鼓励金融服务企业“走出去”,如何应对地缘、外汇风险?

在地缘局势日趋复杂的当下,金融机构助力企业更好地进行全球化布局成为焦点。

147 04-24 21:08

吉姆·奥尼尔:谁将推动后美国时代的全球经济

美国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保住名义规模最大经济体的名头,还是为其国民提供财富和繁荣?

225 04-20 20:29

合规护航:中国汽车产业如何以规则之力应对全球贸易新挑战|专家解读

合规不仅是我们的义务,也是WTO赋予我们的权利。

164 03-24 09:27

从“新挑战 到“新跨越”:金融与“杭州六小龙”的创新共生

在科技革新的时代浪潮中,“杭州六小龙”—— 游戏科学、深度求索(DeepSeek)、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宛如闪耀的新星,于人工智能、机器人、脑科学等前沿领域披荆斩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性成果。它们不仅彰显了中国科技创新的硬实力,也为杭州这座“数字之城”注入了全新活力。随着这些企业的崛起,一个关键问题摆在眼前:金融机构在其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何种角色?又是怎样通过创新来满足这些企业独特的需求,助力它们一路腾飞,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崭露头角的? 这正是本文试图深入探讨与剖析的核心所在。

47 02-24 09:24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