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已致27死、158伤,上半年燃气事故同比降近四成,但管网事故仍然多发

第一财经 2024-10-11 18:38:07 听新闻

作者:郭霁莹    责编:陈姗姗

燃气管网正进入事故发生率较高阶段。发改委方面称,预计未来五年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各类管网投资总需求约4万亿元。

今年上半年收集到的全国(不含港澳台)燃气事故共181起,造成27人死亡、158人受伤。其中较大事故3起,共造成13人死亡、28人受伤。整体看,今年上半年燃气事故总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13起,降幅达38.44%;伤亡人数分别同比减少32人、30人,降幅达16.84%、52.64%。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近日发布的《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2024年·上半年报告》(下称“报告”)中披露了上述数据。

报告按照气源种类划分了燃气事故类型。其中,液化石油气(LPG)事故占比过半,共96起,造成16人死亡、108人受伤,事故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0起。居民用户事故占比较高,达76起,同比下降了近27%;工商用户事故数次之,达19起,其中16起为餐饮用户事故,比去年上半年减少了25起,降幅高达61%。

值得关注的是,在初步确定事故原因的LPG用户事故中,燃气软管脱落和老化破损是引发事故的首要原因,共造成19起事故,比去年上半年的13起有较大幅度上升。报告称,LPG用户中存在的燃气软管安全隐患问题仍然较突出,要继续抓紧抓实,消除软管安全隐患,特别是对LPG用户加快安装更新符合规范要求的金属包覆软管。

今年上半年共发生天然气事故86起,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3起,共造成11人死亡、50人受伤。其中,居民用户事故数有较大幅度下滑,上半年居民用户天然气事故共20起,同比减少19起,降幅近49%。

不过,在天然气事故中,虽然今年上半年管网事故数量比上年同期下滑了近18%,达64起,但占天然气事故比重仍居高不下。

第三方施工破坏是天然气管网事故的首要原因,占燃气管网事故的89%,造成的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占天然气事故约64%和56%。

地下燃气管网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泄漏量大、易扩散至地下空间及周边建筑物内,易引发爆炸等特点,极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事故。”报告称,因廊坊市“3.13”燃气事故,今年上半年管网事故造成的死亡、受伤人数与2023年同期无人员死亡、受伤相比,分别增加了7人和27人。

今年3月13日,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发生爆燃事故,造成7人死亡、27人受伤。据新华社3月14日报道,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爆燃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刘福来介绍,爆燃事故原因初步判断为输送中的燃气管道泄漏。三河市应急管理局局长纪宏图彼时称,爆燃事故与部分经营业主操作不当没有直接关系。因燕郊镇较早开通了管道燃气,地下管网比较复杂,老管网已经使用20多年,埋藏最深的位于地下12米,事故调查难度较大。

“燃气管道近几年正在进入一个事故发生率较高的时期。”深圳市博轶咨询公司总经理杨常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以“陕气进京”“西气东输”为发端,中国城市燃气自2000年开始大规模开发,目前绝大部分县级以上城市铺设了燃气管道,其中,不少运行时间超过20年的管网和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淘汰更新。

据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城镇燃气管网总长度105.5万公里,其中近10万公里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部分燃气管道设施腐蚀老化极易造成安全事故。2022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明确在2025年底前,改造完约10万公里老旧城市燃气管网。

在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我国城市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增量建设和存量更新并重的阶段,今后城市改造更新任务将越来越重,预计未来五年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各类管网总量将近60万公里,投资总需求约4万亿元。

“我们想下一步在提前下达批里面优先支持一批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刘苏社介绍,2023-2024年,发改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资金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共超过4700亿,重点支持城市燃气、排水等地下管网改造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在两个1000亿项目清单和投资计划当中,城市更新占有一定比例,主要安排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管网建设,突出人口规模大、密度高的重点城市和中心城区,重点支持在建工程和今年四季度可以开工的项目,推动解决燃气管网老化、城市内涝、供水管网漏损等突出问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