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8点半,2024年医保目录现场谈判竞价在北京正式开始。根据此前公布的信息,今天到30日4天的时间里,将有162个药品参加现场谈判和竞价。
今年的谈判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总台央视记者郑怡哲在谈判现场了解到:今年和此前一样也是由全国各地遴选的25名医保部门的谈判专家,分成5个小组,进行医保支付价格的磋商,这正式拉开了医保现场谈判和竞价的序幕。就今年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来说,我们比较关注三个特点,第一就是动态调整,第二是支持创新,第三是减轻负担。
据介绍,动态调整方面,今年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连续第7年对医保药品目录进行调整,保持了“一年一调”的状态,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新药好药新增纳入医保目录。过去6年,已经累计新调入药品744种,目录内的西药和中成药的数量增加到现在的3088种。
新技术路线方面,及时将新获批上市药品纳入谈判,也能实现药品保障范围与临床用药需求更高程度匹配。
谈判是为了便利老百姓看病就医,为所有的参保人看病就医减轻负担。此前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医保局成立以来,通过这种谈判纳入的药品已经惠及参保患者8亿人次,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等多重因素,累计为群众减负超过了8000亿元,其中,医保基金支付就超过了3400亿元。
谈判的最后的结果拟于11月份公布,明年1月1日落地,届时将惠及更多的患者。
除了上述已经披露业绩预告的企业,还有一些企业此前在半年报中传递了首次扭亏的信号。这背后反映了国内创新药领域在收入端和融资端的积极变化。
不仅要让老百姓“买得起”好药,还要通过配套措施保障大家“买得到、能报销”。
今年目录调整范围以新药为主,新增的91种药品中38个是“全球新”的创新药,无论是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创历年新高。
12月5日,公司股价报收65.45港元/股,较最高时点跌超15%。
随着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日趋成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平均年增长率达10%,手术量已居于全球第一。2023年,我国实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量接近1.5万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