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大选进入尾声,其结果的确定性更趋明显。从最新民调、博彩赔率、提前投票等综合来看,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似占上风。对于当下“正视困难”的我国经济而言,如何考量可能的外需场景变化,潜在的货币金融影响,及其对宏观政策的挑战,都值得未雨绸缪。
关税对外需影响多大
从上轮贸易摩擦看,关税确会对出口产生负向影响,尤其倘若加征的幅度和范围扩大。
若特朗普当选,预示我国外贸可能面临更多冲击。近期对我国发起反倾销等案例增多,借助转出口来对冲关税的难度加大。不过,对美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已从上轮贸易摩擦时的20%降至15%左右。若美国关税升至30%~60%,预计拖累我国整体出口增速4%~8%。
从历史规律来看,随着主要经济体进入降息周期,或将滞后对外需有支撑。OECD领先指标中处于改善的经济体数量持续回升,预示着明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有限。即便考虑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我国出口中枢虽有回落但有望维持正增长。
关税其实更影响内需
直觉上,加征关税扰动外贸。但更值得关注的,或是对我国货币和内需的间接影响。
美加征关税助推“强势美元”,归因于其贸易差额改善和被征税国家货币的适应性贬值。近期人民币随美元走强而有所调整,逆周期因子加大,表征稳定汇率仍是我国的政策考量。若特朗普当选并施行对华60%、对其他经济体10%的关税税率,或引致其综合税率抬升约14个百分点。若如此,可能对我国“有力度的降息”及内需扩张形成掣肘。
展望未来,外有变化,不可不察。参照过往史实,美大选结束或总统就任初期,即便引致某种预期主导的交易但影响有限。关税的显著压力在其落地阶段。届时人民币汇率空间或打开,为降息释放一定空间。外部变化仍是动态博弈过程,国内稳增长才是预期的关键。
(伍戈系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俞涛、曹海巍、高童系长江证券研究员)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截至2025年3月9日,ECI供给指数为50.39%,需求指数为49.95%,显示工业生产修复放缓,但需求端景气度回升,一季度经济“开门红”趋势延续。
《理性选民的神话》直到今天仍然非常值得参考,它主要从经济学的视角考察了美国选民票选制度的运行情况,以及人们对这一制度的认识和研究。
2024年12月,中国出口增速回升,得益于对美国、东盟、非洲和欧盟的出口增长,而进口小幅正增长,贸易顺差扩大。
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下跌。
对于明年的出口不必过于悲观,出口节奏或呈现前高后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