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消息,11月5日,深圳召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启动会,提出加快建设全球首个完备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体系。在低空起降基础设施方面,从现在起到2026年,低空起降设施由249个增至超1200个,释放以超常规力度攻坚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的强烈信号。
在低空起降基础设施方面,深圳正在加速构建一张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低空起降设施网络。此次大会上,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发布《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在起降基础设施方面,到2026年,深圳预计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覆盖载人飞行、物流运输、社区配送及城市治理服务四大领域。
目前深圳已建成各类低空起降设施249个,规模全国领先。具体分类来看,直升机/eVTOL场目标从109个增至174个,无人机物流起降点从46个增至161个,无人机配送起降点从74个增至391个,城市治理起降点从20个增至592个。
在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深圳已建成5G基站8万个,实现120米以下空域5G网络连续覆盖;搭建国内规模最大、场景最丰富的5G-A通感试验网络,建成一批北斗卫星定位基准站,实现全市厘米级北斗高精度定位网络全覆盖,为头部企业超10万架无人机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感知和定位服务。深圳是全国首个市级监管平台全量接入三家运营商通感数据的城市,可在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展现无人机经纬度、高度、距离、速度、方向等飞行状态感知信息。
接下来,深圳将提速基站建设,未来三年计划新增建设5G-A基站超8000个,通感基站500个,实现全市起降点和运营航线全覆盖。搭建融合网络,构建全球首个“5G+毫米波+卫星”空天地一体化的低空全覆盖安全网络,全方位支撑低空经济创新应用场景落地。
在低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深圳加速推进建设全市域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预计11月下旬发布SILAS1.0版本,支持低空经济的安全、高效、规模化运行。SILAS现已全面接入深圳市全市域时空信息平台(CIM),能够快速、无缝地接入城市核心数据,实时获取涵盖建筑物模型、市政设施、行政区划等城市信息,并支持低空飞行活动的精细化管理。
到2026年底,建成“1+5+4”(低空经济大科学装置1个、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5个、测试场4个)低空经济总部研发测试总体布局。
新政计划投入约2亿元,单奖最高3000万
这是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首个总体性、引导性的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
商业化订单取得进展的背后,是一场围绕“飞得远、飞得快、拉得多”的技术硬碰硬。
民航局将聚焦发展规划编制、航空器适航审定、市场监管、飞行运营监管、飞行服务保障、飞行服务调度平台建设及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等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