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杭州市低空专班的牵头组织及军民航等部门的指导下,市低空经济产业联合会正式发布《杭州市低空飞行共同约定(暂行)》(以下简称《约定》)。该《约定》以低空法规为准则,依托前期飞行实践经验,通过行业自律方式,共同维护安全有序的低空运行环境,助力杭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约定》对低空飞行的多项环节提出明确要求,主要涵盖运行人资质、运控能力、主动报送、计划申报、用空要求、试航要求等内容。其中包括运行人应按有关规定实现与市低空综合监管服务平台的数据对接;在开展飞行活动前,应按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提报用空申请和飞行计划等。
《约定》还创新性地提出了空域分类分层分区使用、飞行间距、起降流程及飞行服务等试验性方案和指标,标志着杭州在探索低空飞行协同组织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据了解,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涵盖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服务、低空研究等领域的百余家企业及科研院所。“我们希望通过行业内先行自律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空运行规则样本,逐步由点及面、从企业到社会,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遵守的低空飞行规范。”杭州市低空办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杭州市将在该《约定》试行过程中,进一步汇聚管理部门、专家学者和运营企业的力量,测试并动态优化相关技术指标;推进建立军地民协同机制,强化安全管理,优化运行流程,提升服务能力,为杭州打造“全国低空经济领军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助力我国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19家低空经济共保体成员单位签署合作协议,为被保险人提供6115万元的低空领域风险保障。
通过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到2026年底,建成“1+5+4”(低空经济大科学装置1个、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5个、测试场4个)低空经济总部研发测试总体布局。
新政计划投入约2亿元,单奖最高3000万
这是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首个总体性、引导性的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