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起波澜。
内需方面,受政策预期引领,制造业、服务业PMI超季节性回升。此次地产销售脉冲强于近几轮放松时期,但斜率已有趋缓。房企拿地意愿继续恶化。政策加码之下基建投资小幅改善。“以旧换新”拉动汽车、家电销售,但消费者就业信心指数仍在历史最低位徘徊。
海外方面,历史来看,美国大选后对政策的不确定性情绪有望阶段性缓和,有助于释放前期推迟的制造业生产及投资需求,同时削弱避险需求对美元汇率的强势支撑。主要发达经济体制造业PMI(标普调查)呈现见底回升,我国出口订单环比略强于季节性。
价格方面,国际事件可能加剧全球价格波动,但供过于求的格局仍将掣肘价格的向上弹性。我国制造业PMI的生产分项抬升幅度高于新订单分项,也预示供需矛盾背后的价格压力。去年同期猪价旺季不旺的格局今年或将重现。四季度CPI、PPI仍将处于历史低位。
政策方面,近期更强化预期管理和多部门行动。有效落实存量政策的基调下,广义财政支出有所提速。一揽子增量政策侧重“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等,对年内的直接影响有限。随着美大选落定、美联储继续降息等,我国利率政策的空间可更灵活。
(作者系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伍戈经济笔记”。
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4%和50.2%,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
接下来要重点关注外贸环境变化可能对国内工业品价格带来的影响
从边际变化看,提振消费需求等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核心CPI明显回升,同比上涨0.5%,供需结构有所改善,价格呈现一些积极变化。
三大指数均在扩张区间继续上行,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扩张。
上年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食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多,抬高了今年2月份的对比基数,导致今年2月份同比受上年价格变动的影响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