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促使全球交通、商业和文化枢纽处于调整和重构之中,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表示。
11月6日,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分论坛暨2024“虹桥HUB大会”上,江小涓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全球枢纽在疫情之后变化很快,传统的枢纽有一些衰退,很多新的枢纽成长得非常快,这和交通、经济有关,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去年11月30日召开的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强调,进一步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辐射能级。
江小涓表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应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吸引力、辐射力,持续强化国际开放枢纽功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则表示,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枢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提升影响力、吸引力、辐射力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覆盖沪苏浙的14个区县,在布局上,以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为核心,包括向江苏苏州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向浙江嘉兴延伸的南向拓展带,总面积达7000平方公里。
自2021年2月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以来,“一核两带”全域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3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8万亿元,“一核两带”经济密度达4亿元/平方公里,是长三角平均水平的4.7倍。
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一核”,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优势产业加快集聚,功能建设成效明显。2024年前三季度,商务区税收收入、进出口额、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已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重构的过程中,影响力、吸引力、辐射力,这是枢纽能否站住的主要的三力。”江小涓表示,枢纽需要有比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交通”“会展”“商务”“总部”“平台”等都是枢纽经济影响力的重要组成。提供好的国际化教育、医疗、科技服务,使领馆、国际组织数量多、活跃度好,都是枢纽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内容。
而在吸引力方面,江小涓表示,枢纽必须要有对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的吸引力,提供让市场主体放心的营商环境,让资本充满信心的创业环境,让各类人才安心的生活环境,让旅游舒心的旅游环境,让顾客开放的消费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球性和区域性的资源配置能力,吸引全国和全球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其他高端要素流入到本地区来。
辐射力则是指枢纽与外部经济社会联通的能力,主要体现为物流基础设施(交通联通)、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网络)、信息交换和人员交流平台(商务交往)等与外部世界的互联互通水平,也是支持枢纽产生强大辐射能力的基础性条件。“建设枢纽,不仅要着眼于枢纽本身发展和要素流入,还要着眼于枢纽能量的外溢,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带动力。”江小涓说。
科创是引擎
王一鸣表示,虹桥提升能级面临新的形势,需要从全球的战略视野和国家战略高度来思考怎么去增强核心功能,提升辐射能级。
“从根本上还得依靠科技创新。”王一鸣表示,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枢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集聚科研资源、产业资源、人才资源、金融资源,以科技创新提升枢纽的辐射能级,引领长三角的高质量发展。
王一鸣表示,当前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人工智能加速迭代创新,向各个领域渗透,实现了万物的数据化、智能化,不同智能终端、不同系统平台、不同应用场景数据互联互通,深刻改变了枢纽的功能、形态和辐射能级。
其中,枢纽的核心功能从货物的集散功能向要素的组织功能转变,从单一的货物集散配置向商务会展、专业服务、科技创新、公司总部等多元功能融合,赋予枢纽更强大的经济循环和要素组织功能。枢纽的发展形态由综合交通枢纽向要素配置枢纽演进,枢纽的辐射能级由周边区域向更大的空间尺度扩展。
“以数字技术以及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会赋予虹桥开放枢纽更强大的功能,以科技赋能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王一鸣说。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行长康杰建议,要以金融的友好性助力科创企业成长,尤其是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以耐心资本的下沉和汇集来触动人才和科学技术的裂变和聚合,是非常重要的。
出台了促进卫生健康科技创新的50条政策举措,作出系统全面部署。
会议要求,各银行机构要做好清单内企业和项目的融资对接工作,做到“应签尽签、能投尽投、快放早放”。
努力使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
近期并购重组概念股反复活跃,文一科技、华东重机、大唐电信、双成药业等纷纷涨停。多家公司回应加大并购力度、积极关注机会。
构建可持续科技金融体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股权投资基金为核心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对于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