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从全国范围内选取了30个创新性强、成效较为突出、具备复制推广价值的案例,作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三批典型案例。
上海报送的“上海市深化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对标改革,营造一流知识产权营商环境”“上海大学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紧缺型专利实务人才”两案例入选,体现了上海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深化人才培养,高标准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所取得的工作成效。
案例名称:上海市深化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对标改革,营造一流知识产权营商环境
案例摘要:上海市全面推进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知识产权领域对标改革,结合实际创新地方制度设计,及时把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实践优秀成果转化为法规政策,一体化布局构建服务体系,打造“一门式”综合服务窗口和“一站式”集成服务平台,系统研究世界银行指标体系及其背后国际最佳实践,组建知识产权营商环境体验官队伍,广泛走访听取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意见诉求,及时推出改革创新举措,着力打造一流知识产权营商环境。
案例名称:上海大学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紧缺型专利实务人才
案例摘要:上海大学实施知识产权专项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跨学科、定制化开展专利代理师、专利工程师、专利律师等专利实务人才培养项目,将专利实务技能训练嵌入高校理工科和法律硕士人才培养,实现文理专业跨学科“新交叉、新融合”,拓展“产教融合、提前介入”合作新路径,培养专业性、高端性和紧缺型专利实务人才。
上海与六安渊源深厚、往来密切,两地确立对口合作关系以来,在产业合作、乡村振兴、民生保障、人员往来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帮助民营企业对金融产品“精准抓取”、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精准画像”。
上海出台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新政”,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为加快提升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全链条竞争力,上海将推动整车企业改革转型,加强全固态电池、大算力芯片、智能驾驶大模型等创新技术应用,加快智己、奥迪、尚界等新车型投产上市,促进长三角地区及全国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不断深化对汽车产业底层逻辑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对研发、生产和市场一线的敏捷性和反应能力,更好把握发展机遇、掌握战略主动、赢得市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