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从全国范围内选取了30个创新性强、成效较为突出、具备复制推广价值的案例,作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三批典型案例。
上海报送的“上海市深化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对标改革,营造一流知识产权营商环境”“上海大学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紧缺型专利实务人才”两案例入选,体现了上海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深化人才培养,高标准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所取得的工作成效。
案例名称:上海市深化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对标改革,营造一流知识产权营商环境
案例摘要:上海市全面推进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知识产权领域对标改革,结合实际创新地方制度设计,及时把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实践优秀成果转化为法规政策,一体化布局构建服务体系,打造“一门式”综合服务窗口和“一站式”集成服务平台,系统研究世界银行指标体系及其背后国际最佳实践,组建知识产权营商环境体验官队伍,广泛走访听取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意见诉求,及时推出改革创新举措,着力打造一流知识产权营商环境。
案例名称:上海大学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紧缺型专利实务人才
案例摘要:上海大学实施知识产权专项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跨学科、定制化开展专利代理师、专利工程师、专利律师等专利实务人才培养项目,将专利实务技能训练嵌入高校理工科和法律硕士人才培养,实现文理专业跨学科“新交叉、新融合”,拓展“产教融合、提前介入”合作新路径,培养专业性、高端性和紧缺型专利实务人才。
7月30日9时25分,奉贤区气象台更新暴雨黄色预警信号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区防汛指挥部决定同时启动防汛防台二级应急响应。
作为沪滇协作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项目,上海16个区和云南16个州(市)合作共建重点园区,目前已有100多个产业项目落地园区,涵盖生物医药、制造业、新能源、科技推广应用、农产品加工、批发零售等领域。
上海将一如既往地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强制度供给,提供高效便利服务,让各类企业在沪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做大做强。
作为今年提升月的重要承办区,普陀在生活、工作、学习、创新四大场景中不断乘“数”而上,加“数”前行,展现出在产业、教育、网络安全等领域“数智普陀 向新而行”的蝶变之力。
携手AI,焕新“申”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