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终于迎来突破,以352.1万辆、同比劲增1.6倍,拉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
新的时代不仅仅是汽车动力总成由内燃机切换到电池与电机,而是中国乃至世界汽车产业格局与秩序的颠覆与重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极速崛起,新生的跨界而来的汽车公司、新的业务模式如雨后春笋般诞生;造手机的来造车,造汽车的开始造手机。旧公司不断湮灭的同时,废墟上一片生机盎然;中国本土品牌占据了巨大的领先身位,甚至在全球市场也不遑多让。
其实在全球市场,沧海桑田的故事也同样在发生,在15年前,2008年底,恰逢美国次贷危机之时,特斯拉濒临破产,公司和CEO马斯克的现金储备不够支付下个月的工资,美国所有主流车企都已经放弃电动车,谁能够预想到今天这样的局面。
如果把时间轴拉得更长,在中国市场发生的这场技术革命是中国汽车行业第三次革命。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1956年7月14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货汽车从长春一汽总装线上盛装下线,中国汽车工业从此开始起步。第二次革命则是以20世纪80年代的桑塔纳轿车为代表,一批外资巨头进入中国市场,以乘用车为主战场,以资金和技术换取市场,开启了中国汽车市场又一次深刻的变革,汽车进入普及化时代。
但是相比于前两次革命,第三次以电动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汽车工业革命,其推进速度之快,以及对传统市场格局冲击力度之大,特别是自有品牌的快速崛起,都是颠覆性的,大大出乎业内的预料。
技术革命的浪潮剧烈地冲刷百年汽车工业的城墙。在可见的当下,传统汽车公司的重组与洗牌正在发生,并且在不远的未来会愈演愈烈。
也是从2021年起,第一财经推出了“湮灭与新生”系列报道,撰写了一大批极具深度而又生动的作品,从市场、技术、管理、人员等非常全面的维度,不仅深度解剖了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的裂变,也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思考。
“湮灭与新生”这个栏目迅速奠定了第一财经汽车报道的业内影响力,团队并不只是关注行业新动态、新技术、新势力、新车型,而是把更多目光投入到车企在理念、制度、文化、流程、生产模式、人才这些影响汽车行业深层次竞争格局的领域,角度新颖,分析专业,细节生动。一大批优秀稿件不仅让圈外人士基本理解弄清了行业正在发生的巨变,更关键是赢得了汽车行业内部人士的一片击节赞赏,引发了业内很多的积极反馈和思考。
不少企业管理层人士直言第一财经的报道深度远远超出一般媒体,对于他们了解行业信息、增强趋势判断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信息,都大有裨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出倡议书,要求车企杜绝虚假宣传和过度营销,规范驾驶辅助功能的宣传与应用,确保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性。
与汽车大厂深深绑定的西安,背后有何故事?
深圳不仅入选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深港车网互动试点项目”也入选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项目名单。
初步推算本月狭义乘用车零售总市场规模约为185.0万辆左右,同比去年增长9.1%,环比上月增长33.7%,其中新能源零售预计可达100万,渗透率回升至54.1%。
部分曾经长期占据第一方阵的省份,汽车产量排名出现下降,甚至一些老牌汽车重镇已经跌出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