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伍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陆续落地。已有的增量政策,能激发多少增量的经济增长?美大选过后贸易摩擦的预期也正在强化。应对潜在的外部挑战,增量政策何时还会有新增?
一、外部:挑战有多大?
与上次不同,特朗普在此次政府过渡期间对重要官员的提名时间更早,意味着就任后政策推进速度更快。更早且更大幅加征关税,大概率成为其优先事项。尽管其宣称对华开征60%的关税,但未必一蹴而就,或更多采取“极限施压”后“边打边谈”的博弈策略。
图1. 加征关税:时间更早,幅度更大?
来源:PIIE,笔者测算
尽管关税可能前置,但我国出口短期或仍有支撑。从2018、2019年美对华两轮加征关税的历史可见,加征前我国会有阶段性的“抢出口”。近期诸多信息来看,特朗普胜选以来已有美国企业开始“抢进口”。
图2. 加税之前:出口抢跑
来源:WIND,WTO,笔者测算
二、内部:将如何应对?
我国本轮增量政策更注重对存量债务、存量地产等问题的解决。而对短期经济的增量支持,更多倚赖前期发债等存量政策的落实。
虽为化债年份,但过往经验来看,在年末存量资金结余或债券增发的基础上,次年均有财政前置发力从而促使投资数据短期回升。本轮或也类似。今年前三季度新增专项债使用进度较慢,四季度仍有约2.3万亿资金(约占全年65%)待拨付使用。
图4. 存量财政资金对投资的滞后拉动
来源:WIND,笔者测算
展望未来,存量政策落实对投资等的温和拉动将滞后体现。叠加短期外需回升概率,或有望支撑1-2个季度的实际GDP趋稳进程。鉴于关税实施和地产趋弱的节奏,明年二季度可能迎来更多挑战。参照历史经验,增量政策到时或有加码。
风险提示:预期非线性变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美国对华加征的“10%+10%”关税预计将拖累我国2025年全年出口增速3个百分点,但对新兴市场需求和中高端制造商品出口的提升有望部分抵消其负面影响。
“抢出口”效应有望延长,高技术产业弯道超车信心增强。
未来美国可能对华进一步加征关税,而中国政府可能将进一步加码政策支持,维持对2025年GDP增长4.0%的基准预测不变。
机构认为,展望2月,春季躁动进入加速阶段,港股的流动性改善空间边际上优于A股,行情重心更偏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