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汪涛,瑞银投资研究部亚洲经济研究主管)
2025-26年政策支持部分抵消外部冲击
在基准情景下,我们假设美国自2025年9月起分阶段对自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将加码政策支持。净出口可能在2025年仍会正面提振GDP增长,但到2026年出口可能大幅下滑,拖累制造业资本开支、并且对国内价格带来下行压力。我们预计2025-26年政府或加码财政扩张,从而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基建投资,并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不过,随着经济增长势头放缓,我们预计CPI通胀增速可能在2025年放缓到0.1%、2026年小幅下跌0.2%。
美国加征关税可能给增长带来冲击
我们基准情景假设美国将于2025年一季度宣布对约四分之三的中国进口产品加征60%关税,在2025年三季度到2026年二季度之间分阶段实施,但实际加征关税的时点、规模和幅度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加码政策支持,提振国内经济增长
我们认为2025-26年中国政府或将加码政策支持力度,以提振内需。具体而言,我们预计增广财政赤字率或在2025年扩大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赤字率扩大至3.5-4%(占GDP比重),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上调至2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限额上调至4.5万亿。我们预计央行可能在2025年 降息30-40个基点、2026年进一步降息20-30个基点,并加落实房地产支持 政策。我们还认为关税冲击可能会推动政府加码对居民消费的支持,并且落实更多结构性改革。我们预计2025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7.6,但政府不会主动将货币贬值作为宏观政策工具。
房地产市场调整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可能仍需要一定时间
9月底依赖,政府为提振需求、减少库存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支持性政策, 这些政策或有助于促进房地产销售和价格逐渐企稳。我们目前预计房地产销售或在2026年上半年企稳,新开工于2026年年中企稳,2025年二者跌幅分别收窄至5-10% 和10-15%,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或率先企稳。政府房地产去库存进程、以及包括户籍改革和房贷利率下调在内的政策支持加码均可能影响我们的基准预测,市场情绪变化也是重要变量。我们仍预计中国不会出现严重的信贷紧缩或典型的金融危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房地产市场近期出现积极变化,一线城市成交量和房价率先止跌企稳,但市场结构分化明显,三四线城市库存和销售仍面临压力。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胀三大核心目标,并提出务实措施以应对通胀下行压力,同时突出“投资于人”的新循环,推动地方财政扩张,加强地产政策“保主体”,促消费成为经济工作主要抓手,财政货币政策符合预期。
美国对华加征的“10%+10%”关税预计将拖累我国2025年全年出口增速3个百分点,但对新兴市场需求和中高端制造商品出口的提升有望部分抵消其负面影响。
不管是好是坏,或者仅仅是作为更激烈零和竞争的助推器,人工智能都将对社会产生普遍的、或是变革性的影响。但寄望人工智能带来生产率和GDP的持续增长恐怕依然是痴心妄想。
AI+医疗概念股近期表现强劲,市场规模预计将大幅增长,但行业潜藏的挑战包括业绩不佳、数据隐私和人才培养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