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汪涛,瑞银投资研究部亚洲经济研究主管)
2025-26年政策支持部分抵消外部冲击
在基准情景下,我们假设美国自2025年9月起分阶段对自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将加码政策支持。净出口可能在2025年仍会正面提振GDP增长,但到2026年出口可能大幅下滑,拖累制造业资本开支、并且对国内价格带来下行压力。我们预计2025-26年政府或加码财政扩张,从而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基建投资,并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不过,随着经济增长势头放缓,我们预计CPI通胀增速可能在2025年放缓到0.1%、2026年小幅下跌0.2%。
美国加征关税可能给增长带来冲击
我们基准情景假设美国将于2025年一季度宣布对约四分之三的中国进口产品加征60%关税,在2025年三季度到2026年二季度之间分阶段实施,但实际加征关税的时点、规模和幅度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加码政策支持,提振国内经济增长
我们认为2025-26年中国政府或将加码政策支持力度,以提振内需。具体而言,我们预计增广财政赤字率或在2025年扩大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赤字率扩大至3.5-4%(占GDP比重),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上调至2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限额上调至4.5万亿。我们预计央行可能在2025年 降息30-40个基点、2026年进一步降息20-30个基点,并加落实房地产支持 政策。我们还认为关税冲击可能会推动政府加码对居民消费的支持,并且落实更多结构性改革。我们预计2025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7.6,但政府不会主动将货币贬值作为宏观政策工具。
房地产市场调整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可能仍需要一定时间
9月底依赖,政府为提振需求、减少库存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支持性政策, 这些政策或有助于促进房地产销售和价格逐渐企稳。我们目前预计房地产销售或在2026年上半年企稳,新开工于2026年年中企稳,2025年二者跌幅分别收窄至5-10% 和10-15%,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或率先企稳。政府房地产去库存进程、以及包括户籍改革和房贷利率下调在内的政策支持加码均可能影响我们的基准预测,市场情绪变化也是重要变量。我们仍预计中国不会出现严重的信贷紧缩或典型的金融危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我们预测不排除政府在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再推出新一轮支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增量政策,对冲和缓和外部冲击。
第一财经每日早间精选热点新闻,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
不必再执着于争论 “投资还是消费主导增长”,这场争论或许没有完美答案,但它至少提醒我们:在复杂的经济现实面前,保持谦卑与反思,远比任何理论教条都重要。
截至发稿,常山药业、海辰药业、睿智医药等7股涨停,泰恩康、一品红、热景生物等跟涨。
蓝佛安指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近年来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实现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