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CPI同比转负,通缩压力持续的风险上升

大V有话说 | 7月CPI环比小幅上升0.2%(6月环比下降0.2%),主要来自非食品价格环比反弹0.5%(6月环比下降0.1%),而食品价格持续下跌(环比下降1%,6月环比下降0.5%)。

08-14 14:35

对于即将公布的6月和二季度经济数据,有何可期?

大V有话说 | 在近期央行降息之后,我们预计政策支持将继续温和加码、支撑经济增长。

07-11 13:03

汪涛:稳汇率预期的关键是稳经济预期,人民币年底有望重回“7”以内

大V有话说 | 汪涛表示,人民银行暂时没有必要对汇市走向进行直接干预,但为释放稳定信号,不排除人民银行采取措施来稳定汇率预期的可能,例如调节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启用逆周期调节因子、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控等。

07-05 15:55

5月信贷增速大幅回落,政策支持亟须加码

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万亿,弱于市场预期(市场调查均值为1.55万亿,瑞银证券预测为1.6万亿),同比少增5300亿元。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走弱主要由新增短期企业贷款(新增350亿,同比少增2290亿元)和票据融资(新增420亿,同比少增6710亿元)拖累。另一方面,新增中长期企业贷款保持稳健(7700亿),同比多增2150亿,表明政策对基建和企业部门持续提供信贷支持。另一方面,新增中长期住户贷款(主要是房贷)从4月的收缩反弹至增加1680亿元(同比多增640亿元,而4月同比多减840亿元)。

06-16 21:31

4月出口同比增速放缓,环比增长动能走弱

尽管去年4月的封城和物流扰动导致去年同期基数很低。另一方面,价格效应拖累进口同比进一步下跌7.9%。市场预期出口同比增长8%,进口同比下跌0.2%。4月对东盟经济体的出口同比增速显著走弱。对巴西、俄罗斯和印度(BRI)和其他新兴市场的出口同比增速也有所放缓。对新兴市场出口放缓是拖累4月出口同比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05-11 13:51

两会前瞻:稳增长是首要任务

在基准预测下,我们认为2023年政府不会推出全国性的大规模消费刺激或收入补贴,不过部分地方政府可能会推出消费券等补贴措施。

2023全国两会
03-02 12:55

两会前瞻:稳增长是首要任务,政策定调将积极宽松

经济增长目标可能设定为5%以上或5.5%左右,比我们5%左右的基准假设更乐观积极。

2023全国两会
03-01 11:56

解析居民超额储蓄及其对消费的影响

居民储蓄率回归正常化和超额储蓄释放都不会在短期内完全且快速地实现,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时间。

02-17 17:03

春节经济活动乍暖还寒:同比明显反弹,但仍弱于疫情前

疫情期间的超额储蓄可能得以释放,服务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活动)的复苏有助于支持就业和家庭收入,两者均有助于支撑消费进一步复苏。

02-01 11:49

汪涛:2023年春节前“把脉消费”调查

受访者预计2023年全年收入稳定,消费增速提升......46%的受访者预计2023年家庭收入有望较去年有所增加,比例高于预计家庭收入将减少的受访者(13%),平均预期增速为8.2%。得益于收入预期稳健,41%的受访者预计全年消费将较2022年有所增加(净占比:24%的受访者预计增加),较受访者对春节假期的消费预期进一步改善(净占比:12%的受访者预计增加)。

01-19 15:03

汪涛:12月信贷增速进一步放缓

预计2023年信贷稳健增长9.8%~10%左右,略高于2022年的9.5%增速。

01-12 12:14

汪涛:11月信贷增速进一步放缓

新增人民币贷款低于预期,其中房贷走弱但企业贷款继续好转  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继10月大幅走弱后季节性回升至1.21万亿,小幅低于预期(彭博调查均值1.4万亿),大致与去年同期水平持平(同比少增600亿元)。

2022-12-14 15:52

汪涛丨如何解读目前的防疫政策?对于未来经济重启和经济反弹,有何可期?

11月11日,政府发布了进一步优化防疫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为未来可能退出“动态清零”的防疫策略做了重要铺垫。政府正着力加速提高疫苗接种率、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宣传策略、建立新冠分级分类诊疗体系,这将有助于减轻未来医疗体系的负担。

2022-12-08 16:44

汪涛:三季度GDP增长超预期

三季度GDP增速超预期主要得益于基建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大幅提速,以及服务业增速复苏幅度超预期,尽管防疫限制措施仍存反复。总体而言,三季度GDP增速反弹幅度超预期,主要得益于基建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大幅上行,以及服务业增速复苏超预期,虽然防疫限制政策反复。

2022-10-26 14:22

汪涛:新增人民币贷款强于预期,推动9月信贷增速小幅上行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超预期,推动信贷增速小幅上行。应如何解读,未来有何可期?

2022-10-13 16:47

汪涛:建议发行特别国债至少1万亿元

宏观稳增长政策,下半年需要继续加强发力。

2022-07-21 11:17

汪涛:经济复苏之路坎坷,财政货币政策应同时发力

6月最亮眼的除了港口继续好转之外,房地产销售和汽车销售也出现明显反弹。房地产政策、汽车销售方面有鼓励政策,运输和产业链、供应链中断的扰动也得到了明显缓解。从整体情况看,除了港口汽车销售出现正增长,其他很多方面虽然有恢复,但比去年同期还是要差一些。

2022-07-19 16:31

逆全球化对通胀的影响

“  如果逆全球化势头不受控制地继续下去,各国央行可能需要更严格地收紧货币政策。受到美国种种措施的启发或影响,许多其他国家近年也引入了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壁垒,从而导致类似美国的价格上涨压力。

2022-07-18 17:59

人民币汇率当前适度调整未必是坏事,稳增长政策需进一步加码

在刚刚过去的4月,俄乌冲突持续,美国酝酿开启激进加息模式,新冠疫情在国内多地出现反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汪涛:人民币近期对美元大幅贬值,主要是受到了美元指数强势拉升的影响。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幅度较大,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并未出现明显下行,所以我们还需综合考虑,不能只观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情况。汪涛:目前人民币对CFETS一篮子货币的汇率仍然高于年初水平,再往前看,目前水平比2021年初时期升值11%以上,比2019年底、2020年初时期升值15%-16%。

2022-05-10 10:55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面临什么

为了抑制病毒传播,多地收紧了出行限制,并进行了大规模新冠核酸检测。即使是以精细化疫情管控而闻名的上海,在此前温和的管控措施未能抑制新增病例激增之后也进入了交错封锁。尽管更长时间的防疫限制措施可能会更多地拖累经济活动、给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带来更大压力,但我们认为现阶段政府将把防疫的重要性置于增长之上。鉴于房地产销售疲弱、水泥交付和钢铁交易有所下降,我们认为3月的疫情限制升级也可能对建设活动带来一定影响。近期俄乌冲突导致能源和粮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扰动供应链,给未来亚洲通胀带来了一定上行压力。

2022-04-01 16:14
  • 汪涛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