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消息,在陆地、空中和海洋中利用无人技术实现全面覆盖和无缝衔接,构建全空间无人体系,这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1月23日至24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召开的第二届全空间无人体系创新发展大会(下称“大会”)在珠海横琴召开。会上,中山作为海陆空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城市联盟创始城市之一,获“海陆空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城市联盟创始城市”授牌。中山市委常委、副市长叶红光和市委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局局长尹明出席大会。
海陆空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城市联盟于今年9月正式成立,旨在推动打造以无人体系产业为代表的经济增长新引擎。大会期间,叶红光调研了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全景展示中心,深入了解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情况,与专家院士探讨了无人体系国际前沿进展以及全空间无人体系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在海陆空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城市联盟工作会议上,尹明就密切合作共同推进海陆空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建设作交流发言。会议审议修订了海陆空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城市联盟工作规则,海陆空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总体部汇报了2024年工作情况,并探讨研究了全空间无人体系未来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据了解,下一步,中山将积极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建设,发挥毗邻深圳的区位优势,以深中一体化为契机、大湾区融合发展为新路径、数据化管理和场景应用为牵引,政企双向发力,加大无人系统技术研发与创新,推动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加快规划建设无人基础设施和布局无人系统、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本届大会邀请国内外无人系统领域知名院士、学者和专家,围绕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场景、数据底座、运行管控、标准规范等领域开展技术交流。
此外,大会发布了全空间无人体系城市级解决方案、无人系统工程师协会(SUSE)首批10项标准,举办了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场景展示、成果发布、组织揭牌、企业签约等活动。
到2026年底,建成“1+5+4”(低空经济大科学装置1个、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5个、测试场4个)低空经济总部研发测试总体布局。
新政计划投入约2亿元,单奖最高3000万
这是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首个总体性、引导性的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
通过国际级、全国性系列活动,聚焦“产业、生态、场景”发展要素,集聚低空发展所需的金融、人才、技术、标准、政策等生态要素,为低空经济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软环境”。
商业化订单取得进展的背后,是一场围绕“飞得远、飞得快、拉得多”的技术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