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日经济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医疗康养等领域的合作方兴未艾。而其中离不开高科技、创新技术的引领。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格局中,中日高新技术间的合作现状怎么样?前景又如何?
“让不可见变为可见,让不可知变为可知,”近日,日立高新技术株式会社代表取缔役社长饭泉孝在上海告诉第一财经,“这是高新技术所能推动世界前进的力量。”
中国市场撑起业务重要部分
今年恰逢日立高新技术集团入华60周年。60年来,集团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诸多重要时刻。对于中国市场,在饭泉孝看来,日立高新凭借观察、测量、分析为基础的技术能力及全球销售能力,为解决社会课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半导体”、“医疗”、“科学仪器”和“产业解决方案”领域是日立高新对中国市场关注的重点领域。饭泉孝给出的数据显示,在日立高新集团的销售中,海外的贡献度大约为80%左右,“全球销售额中接近两成是来自中国的市场,中国市场撑起了我们业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从十多年前为中国相关机构检测农产品中的激素、残留农药等提供相应的分析测试设备,到如今,携手生态研究所改善嘉兴南湖水质、为中国三甲为主的医院提供设备等,中国市场不断涌现的各种需求,使得高新技术的运用场景在不断拓宽。
饭泉孝提到,在医用领域,日立高新已为中国三甲为主的医院提供了超1.2万台血液生化的自动分析装置,这一设备如今已实现生产和销售的本土化。他表示,除了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检测需求外,当前中国市场上关于DNA基因方面的分析检测需求在加大,后续也会提供相关解决方案。
近年来,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也吸引了日企的关注。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此后这一数据不断增长。SEMI预测,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采购额预计将再创新高,首次突破400亿美元。
据第一财经了解,在半导体检测的细分领域中,2023财年,日立高新的CD-SEM电镜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我们非常重视半导体业务,看到中国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饭泉孝说道,“不过,目前集团还没有在中国市场进行半导体设备生产的布局,当前重点是尽最大努力来提供中国半导体行业所需要的产品。”当然,他也强调,会在严格遵守法规的前提下,不断致力于扩大中国的半导体业务。
关注中国市场创新动向
高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与科研的推动。对此,饭泉孝表示,与其他国家具有创新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是一以贯之的做法,在中国市场也不例外。
他以中国当前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领域为例表示,动力电池是汽车的“心脏”和主要成本,但也是最大的技术难题,安全性备受关注。“我们特别关注今后电动汽车废旧电池回收的问题。”饭泉孝告诉第一财经,“围绕电池,从生产、使用,到及时对电池剩余的寿命进行监测,最后在废弃阶段能够想办法让电池焕发新生,实现循环利用,可以形成一个价值链。目前,我们已经与中国有志于从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企业开展探讨,通过创新让动力电池更好地发挥作用。”
过去多年来,中国技术发展的速度让饭泉孝印象深刻,“作为以创新来推动发展的企业,我们对于中国今后创新的动向非常关注。”在他看来,中国市场的特点就是技术创新的速度非常快,作为日本企业要想学习还有些许困难,“但正因如此才要向中国企业和市场汲取更多经验,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使双方都得到进一步发展。”
世博会期间,日本预计将接待访客2820万人次,其中350万人来自海外。
岩屋毅表示,感谢中方给予日本公民免签待遇,日方将进一步放宽签证政策,便利双方人员往来。
中日双边关系都在向好的方向推进,“这种‘相向而行’是过去岸田政府时期所没有的。”
民生银行为科技企业量身定制专属金融产品并适配全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着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专家认为,在中日关系有所回暖的当前,依旧要加大双边关系基轴的民间交流,要避免主观误判,促进脆弱的中日关系沿着主流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