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泰豪系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丁浩员系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习近平总书记于11月份前往巴西参加G20峰会,在会议围绕“全球治理机构改革”议题讨论时,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讲话。他提出,应当完善全球在经济,金融,贸易,数字,生态,安全领域的治理机制,共同建设发展合作型,稳定型,开放型,创新型,生态友好型的世界经济。
本次巴西G20峰会将“全球治理机构改革”设为会议的核心议题,体现了全球各国对目前全球治理体系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共同认知和对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也反映出中国对推动治理体系改革的积极态度和实践决心。本文将点明现存的全球治理体系具体有哪些落后的表现,总结G20这类多边交流平台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局限性,并深入分析我国依托多边交流平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实现路径。
全球治理体系落后失衡的现状分析:
首先,现存全球治理体系成型于二战后的近80年前,如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早已发生深刻的变化,新兴市场国家的综合国力取得长足进步。尤其是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2023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另据世界银行、IMF以购买力平价法测算,中国2023年GDP达到32.93万亿“国际美元”,已经是美国的120%。现存治理体系以西方发达国家意志为主导,没有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诉求。
其次,近年来,逆全球化,地缘政治冲突等问题加剧。美国大肆奉行“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大规模提高进口关税,尤其针对我国,施行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并通过各类手段遏制我国发展,大国竞争全面深化并长期存在,逆全球化趋势增强。同时,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问题也严重影响全球地缘政治形势稳定,现存治理体系已逐渐失去协调各国解决争端的能力,无法有效降低全球政治经济风险。
再有,新兴技术不断迸发,新经济模式深入发展,亟需全球新合作模式和新制度规范。近年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AI)技术等迅猛发展,在新技术催生下,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模式愈发重要,2023年,数字贸易占国际贸易总体规模的比重上升至22.5%。新模式带来新问题,例如,线上产品不经过海关,无法征收关税,使得传统关税制度失灵。此外,数据跨境流动,AI技术等逐渐成为大国竞争焦点,例如,美国于今年2月签署行政命令,限制“敏感数据”流向我国等“关注国家”。值得注意的是,现存治理体系尚未对数字技术,数字贸易规范,数字技术合作等新兴领域做出全球化的制度安排。例如,截止今年7月,世界贸易组织(WTO)只有约半数成员对电子商务协议达成初步共识,未来的进一步谈判仍面临不确定性。
多边交流平台在全球治理改革中发挥的作用与存在的局限:
国际多边交流平台为各国提供了相互协商,共同交流的机会,方便各国针对重大国际问题初步表达诉求,探索潜在的合作方向和可能的发展路径。以G20为例,近年来已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做出了重大尝试,例如,2024年G20峰会领导人联合宣言中承诺改革联合国安理会,会议最终文件还主张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多边开发银行进行改革。
然而,国家合作论坛在推动政策落实方面终究是有极强的局限性。首先,成员多样化的多边国际组织想要达成共识并推进落实必须以主要国家的意愿为主,在美国单边主义政策愈演愈烈,中美地缘竞争加剧,俄乌冲突陷入泥沼的局势下,多边交流平台很难推动成员国达成有深度的实质性共识。其次,到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制度落实阶段,多边交流平台无法提供实际的外驱动力。如,2023年印度G20峰会就建议推进多边主义的开发银行改革,但直到2024年10月,G20专家组仍旧表示多边开发银行改革“令人失望”。
我国依托多边交流平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实现路径:
中国一直以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频繁为发展中国家发声,并呼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对现存全球治理体系做出深刻改革。国际多边交流平台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实现全球治理变革的重要渠道。
首先,应当积极参与多边交流平台,一方面借助多边论坛表达我国开放包容的多边主义观念,展现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规划,消除近年西方某些负面宣传的不良影响并加深各国对我国的理解。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元首会晤等高级双边交流机制,实现与各国的共识,推动多边合作的落实。
在交流平台中实现初步沟通后,更重要的是实现国际合作的落实。全面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阻力大,分歧多,应当根据交流成果积极探索潜在的深度区域贸易协定合作机会,以高水平的区域经济合作探索数字技术跨国合作和数字贸易规范新需求的制度解决方案,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向全球性国际组织拓展,以高水平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全球变革。
更重要的是,坚持高水平开放,凭借我国更完善的开放体系促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结合多边交流的结果,为国内自贸试验区政策的创新提供方向,推进自贸区开放政策完善;响应改革多边金融机构的共识,促进亚投行高效发展,催动多边金融机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借助多边交流平台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布局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以我国高水平开放的各项举措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回顾香港在共建“一带一路”12年来的重点成果及战略演变,并从香港视角分析香港如何凭借“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构建涵盖政策制度、金融服务、产业贸易、专业服务及人才文化五大支柱的“一带一路”生态圈,从“超级联系人”升级为“价值链增值者”。
人工智能的跨境传播特性、影响范围以及所蕴含的系统性风险,决定了人工智能治理不能局限于国家层面。
中方还将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以及科技创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合作中心。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白鹭轻点湖面、荷花翩然摇曳、竹海随风翻涌……细数着身边美景,75岁的帕特里克·奈斯缓步来到浙江安吉余村村口,用中文念出眼前石碑上的文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每次来这里,他都会向同行者介绍这块石碑的由来:“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首次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20年后,这一质朴而深邃的思想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 这位曾经的欧洲外交官为何对保护“绿水青山”念念不忘、事事躬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