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在总结前两批试点的基础上,决定在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海南、陕西、宁波、青岛和深圳等十省市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
本次政策是在2021年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推出试点、2022年试点扩大并进一步优化之后的再升级。主要内容包含,允许跨国企业境内成员企业间错币种借贷用于经常项目跨境支付业务等。这意味着,假设某跨国公司每年错币种余缺调剂规模1亿美元,以企业贷款利率3%计算,每年可为跨国公司节省300万美元的财务成本,这将进一步提高跨国公司资金使用效率。
升级优化跨境资金池业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消息,政策升级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允许跨国公司境内成员企业间错币种借贷用于经常项目跨境支付业务。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解释称,跨国公司可通过资金池实现外汇盈余的出口成员企业与外汇短缺的进口成员企业之间错币种余缺调剂,帮助企业节约财务成本。
二是简化备案流程及涉外收付款相关材料审核。成员企业新增或退出、名称变更等不涉及外债和境外放款额度的资本项目变更,可就近选择合作银行办理;可凭支付指令直接在合作银行办理外债和境外放款项下涉外收付款。据了解,政策优化后,相关外汇业务办理时间预计平均压缩50%~75%。
三是允许跨国公司根据宏观审慎原则自行决定外债和境外放款的归集比例、支持跨国公司主办企业通过国内资金主账户代境外成员企业办理其与境内成员企业或境外主体之间的集中收付,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此外,上述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本次政策还将试点审批权限下放至分局,符合条件的企业均可依需要在分局申请。根据前期摸底情况,符合条件且有意愿申请试点政策的跨国公司有近百家。
助力跨国公司提质增效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先后试点推出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和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多样化跨境资金运营需求。
其中,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主要面向特大型跨国公司集团,于2021年3月在北京、深圳率先推出首批试点,2022年推出第二批试点。截至目前,相关试点企业共54家,分布于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海南、陕西、宁波、青岛和深圳等十省市。
TCL科技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是2022年8月参与试点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池的公司,参与试点以来,累计办理各项外债和境外放款业务合计超过100亿美元。
公开资料显示,TCL海外业务收入逐年增长,其中2023年全年TCL合计在海外销售收入约1300亿人民币,约占整体销售收入的42%。该公司财务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TCL海外运营过程中,资金安全直接影响公司的可持续经营和业务发展,利用跨境资金池归集海外闲置资金头寸,将境外沉淀资金、销售利润回流国内,强化了境内集团总部对全球化经营的掌控力度,降低全球化运营风险。
与此同时,通过跨境资金池进行境内外头寸的灵活调剂,减少了TCL集团及成员企业日常备付金,有效节约公司财务成本。上述负责人称,尤其2022年以来,受美国加息影响,公司在海外融资成本大幅升高,其中美元平均融资成本高达6%,而境内受经济周期影响,利率呈现下行趋势,在此情况下,公司将境内资金通过跨境资金池发放境外,支持海外资金周转,预计年均可节省财务成本约5000万元。
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一方面支持企业强化海外子公司资金管理,降低全球化运营风险;另一方面帮助企业整合境内外金融资源,降低整体财务成本。目前已经成为国内企业全球资金集中管理非常重要的工具。据了解,上述54家跨国公司通过试点政策完成跨境资金调拨4669.41亿美元,惠及境内外成员企业3188家。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金融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了稳定币的崛起。
稳定币作为一种区块链化的数字支付工具,在跨境支付和金融隐私等领域展现出与传统旅行支票相似的便利性,但其发展仍面临信用风险、监管挑战和技术脆弱性等多重考验。
美元稳定币存在系统性风险传导的可能性,这为美国的金融体系提供了新的风险来源和复杂影响机制。
6月22日,随着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实现互联对接,两地居民通过手机银行即可享受更便宜、更高效、更方便的跨境汇款服务。
当前,全球地缘冲突频发、科技突飞猛进,原先固若金汤的世界似乎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中。而稳定币的崛起,更是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既有可能重构国际金融格局,也有可能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秩序重建的背景下,真正的赢家,必将属于那些愿意拥抱创新,但仍然立足合规经营,在效率与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