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开标产生中选结果,纳入人工耳蜗类及外周血管支架两类产品。本次集采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
本次集采人工耳蜗类耗材需求量共1.1万套,5家企业中选,外周血管支架类耗材需求量共25.8万个,18家企业中选。
人工耳蜗是解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最有效的医用耗材,特别是对于先天神经性耳聋的幼儿,植入人工耳蜗能有效解决因聋致哑问题。本次集采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含植入体、言语处理器)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除临床常用产品外,此次集采中,能支持高场强(3.0T)核磁的新一代人工耳蜗植入体中选,植入的患者可以接受高场强核磁共振检查。
本次集采聚焦“稳预期、稳临床、优供给”三重目标。本次采购周期为3年,通过3年稳定的采购量帮助中选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市场预期。临床常用内外资主流品牌基本中选,稳定临床使用。对功能较强、使用更方便的新一代产品按一定比例适当加价,支持创新产品进入临床。
中选结果公示后将于近期正式发布。预计2025年3月落地人工耳蜗中选结果。外周血管介入类耗材因其型号多、长短及粗细各类组合多、备货周期长,拟于2025年5月落地实施中选结果。同时,医保部门将推进医药机构与集采中选企业在医保信息平台上的统一结算,在此基础上,探索推进医保基金与企业的直接结算。
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发布28批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其中新增涉及新产品的价格项目达100多项,包括人工心脏、人工耳蜗、质子放射治疗等。
10月28日起开展人工耳蜗类及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产品确认及供应区域填报工作。
今天起开展人工耳蜗类及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产品确认及供应区域填报工作。
过去长期以来,我国人工耳蜗市场被进口产品主导,且由于人工耳蜗高昂的价格,听障人群的植入渗透率不到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新增病种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毒性肝炎、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