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日益临近,海南省正在“举全省之力推进封关运作‘一号工程’”。
12月27日,海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紧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各项建设工作,加力提速实现封关运作,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
据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就是着眼“重要门户”的战略目标,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设计,与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相适应的一整套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体系。换言之,“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也就是《总体方案》的核心内容与重点任务。
《总体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并明确了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范围。重点任务则包括制度设计、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过渡性措施等多个方面。
根据《总体方案》,海南将在2025年前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海南现代管理研究院院长王毅武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所谓封关运作,指的是,要在海南全岛建成一个由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在这个特定区域内,“封关”的概念可以简称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进口商品零关税(岛内自由)。
因此,在封关运作阶段,“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被认为是核心中的核心,其中进口征税商品清单、“零关税”清单、加工增值政策等是需要加快落地的核心政策。通过这些核心政策的落地,创建一个比肩于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的自由贸易区。
具体而言,“一线放开”政策允许境外的货物和服务自由进出自由贸易区,不受海关监管,同时自贸区内的货物和服务也可自由运出境外,这极大提升了自由贸易区的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吸引了更多的国际投资和贸易活动。
而“二线管住”政策则强调了对自由贸易区与国内其他区域之间货物流动的常规监管,通过智能化卡口、电子信息联网管理模式等手段,确保了国家税收主权和贸易统计的准确性,同时有效防止了走私和非法贸易活动的发生。
海南正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2025年底如期顺利实现封关运作。
论坛从资本视角聚焦投资策略、深度剖析股权投资发展态势,共同探讨新形势下海南自贸港股权投资的新机遇、科技金融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海南股权投资领域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本文探讨了海南自贸港税收政策对供应链管理行业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揭示了税收优惠政策如何降低企业税负、提升物流效率、增加资本流动性,并促进了企业竞争力提升、产业链整合和技术创新。同时,文章也指出了政策实施中面临的挑战,如法律法规适应性、人力资源短缺和技术支持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本文由徐琪、翁时文、刘思思共同撰写,聚焦于海南自贸港税收政策对供应链管理行业的影响,通过解析税收政策现状与实施情况,对比国内外理论与实践成果,探讨了税收政策对供应链环节如内外贸、资金交易、物流等带来的优势与挑战,旨在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问题解决方案,并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以提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