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中央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鼓励企业以更大的力度抓创新,加快打造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新央企。
袁野表示,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研究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指导企业深刻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坚定不移向“新”发力、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攀升。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在考核评价上坚持正向引导、充分激励。将研发经费投入、新兴产业收入这些指标纳入了企业考核体系,并且逐步加大权重,引导企业既重显绩、更重潜绩,加大长期性、战略性投入。比如,近年来对中央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中,研发费用的增量都100%视同利润加回,去年还专门设立了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榜单,对20家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企业给予表彰,对76家企业给予科技创新加分奖励。
其次,在政策上能给尽给、应给尽给。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出台了包含工资待遇、福利保障、中长期激励等在内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比如,对承担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等重大任务的企业,给予工资总额单列的支持。
同时,在资源保障上持续倾斜、加大力度。主要是在战略投资、资本注入、人才培养上给予保障。比如过去两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在中央企业总投资的占比都超过了30%,去年更是超过了40%;又比如,坚持开门搞创新、开放式创新,不断扩大创新朋友圈、优化生态圈,协同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最大限度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合力;再比如,去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比例超过了80%;同时,还组织实施专项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建平台、给资源、压担子,支持科技人员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潜心攻关,都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利润总额6462.7亿元,有效投资持续扩大,“两重”“两新”重大项目总投资破万亿元。
我国已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场景应用深度融合,既关系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升级迭代,也与央企自身实现转型升级息息相关,可能成为“一点破全局”的关键一招。
国资委强调,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以改革促发展、增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