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个省份近期陆续公布第五次经济普查(下称“五经普”)后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的修订结果。相较于2023年初步核算数,五经普后31个省份2023年GDP全部调增,调增最多者增加了4000多亿。
2024年1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按照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国际通行做法,国家统计局利用五经普数据和有关部门资料,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普查年度(2023年)GDP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2023年GDP为1294272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3690亿元,增幅为2.7%。
近日,全国31个省份陆续发布2024年经济运行情况,同步也发布了五经普后各省份2023年GDP修订数据,从这些数据来看,全国31个省份2023年的GDP都被不同程度地调增,上海和北京的调增量相对较多。
从增加量来看,31个省份全部增加,增量居前的主要是东部省份。其中,上海增加超过4000亿元,达到4185.18亿元;北京和浙江紧随其后,超过3000亿元,分别达到3593亿和3067亿元;江苏、广东和山东则超过2000亿元,分别达到2724亿、2232.26亿、2137亿元。
这一修订使得上海实际在2023年GDP就已突破了五万亿,同时也打破了原来经济十强省排名格局,上海超过湖南晋升一位排名第九。湖南和上海2023年GDP初步核算数分别为50012.85亿和47218.66亿元,但是五经普后分别修订为50667.5亿和51404.47亿元。
另外,北京也超过河北,全国排名升至12位,河北和北京2023年初步核算数分别为43944.1亿和43760.7亿元,五经普后分别修订为45660亿和47353.7亿元。
来自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大省增量也比较靠前,河北、河南、四川、辽宁、安徽增量超过1000亿,五经普后修订结果分别增加了1715.9亿、1495.31亿、1220.5亿、1180.4亿和1176.4亿,湖北和湖南也分别增加了990.37亿和654.65亿元。
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在国新办吹风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设定5%左右的增长目标符合中国实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是可以实现的。实现这个目标,也绝非轻而易举,必须付出非常艰苦的努力。
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4.6%。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左右。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