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临港今年突出跨境、离岸业务开放创新,聚焦几个重点领域

第一财经 2025-02-07 14:39:33 听新闻

作者:胥会云    责编:刘展超

尤其是聚焦跨境和离岸金融、离岸贸易、跨境和离岸数据、跨境医疗、高能级航运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更大力度的开放压力测试。

制度创新是临港新片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2025年将更加突出跨境和离岸业务的开放创新。

“尤其是聚焦跨境和离岸金融、离岸贸易、跨境和离岸数据、跨境医疗、高能级航运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更大力度的开放压力测试。”2月7日召开的临港新片区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表示,让各类企业在临港真正感受到行政服务更高效、市场机制更完善、国际化规则更成熟、发展成长更快速。

聚焦产业痛点堵点推进制度型开放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是临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临港持续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陈金山表示,临港最大的优势是制度创新,最核心的竞争力是高水平开放。

为此,今年临港将进一步提高制度型开放水平。聚焦产业发展“痛点”“堵点”,加大制度创新赋能营商环境力度。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我们已经在谋划一系列新的制度创新。”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制度处副处长张楠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会坚持“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思路,收集梳理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提炼制度创新的需求,相关企业也会成为该制度创新的首批试点。

具体而言,临港新片区将开展“地毯式”制度创新需求摸排,收集企业碰到的阻碍要素流动、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制度性问题。同时,要强化制度创新案例的复制推广,加快释放典型创新案例的制度红利。全面梳理已落地的典型创新案例、典型做法,根据企业需求常态化、清单式开展复制推广,以点带面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此外,要聚焦特色产业、业态,临港新片区也将开展更大程度压力测试。集中力量在跨境和离岸金融、数字经济、高能级航运服务等领域及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自由便利”,打造全产业链制度集成创新品牌。

比如,在离岸贸易领域,将加快“跨境通”与相关平台的数据对接,提升离岸贸易真实性审核能力。争取人民银行支持,允许优质贸易企业设立专业子公司,豁免真实性审核和收支偏离度考核。

陈金山还强调,要建设好和发挥好功能型开放平台的作用,大力建设航贸数字化平台、数字船供平台、“跨境通”平台,着力打造“数字综保区”,加快拓展电子提单、电子发票、数字船燃加注等应用场景。

构建前沿产业生态

成立5年后,临港新片区已经从以城市建设为主转向产业发展为主的新阶段。

2024年,临港新片区规上工业产值全市占比10%以上,产值规模跃升至上海全市第3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全市占比20%以上,科技产业类市级重大工程项目占全市1/3。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处长陆瑜表示,构建完善的前沿产业生态体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让完善的产业生态成为临港招商引资、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硬招牌。

具体而言,临港要聚焦五大重点产业,引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一是集成电路全链突围,继续发力装备、零部件,拓展先进封装、硅光、宽禁带半导体等领域。二是民用航空链主牵引,加快推动大部段总装、复合材料、机载系统、发动机研制、保税维修等环节配套企业集聚。三是智能汽车引领未来,重点发展汽车电子、汽车软件、自动驾驶等细分领域。四是高端装备动力之源,大力发展“空天陆海能”动力装备,培育储能、氢能等领域。五是数字经济赋能百业,壮大软件信息、数据服务等业态,提升“AI创新港”影响力,集聚万人规模数字产业人才。同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进脑机接口、XR、具身智能、可控核聚变等提前布局。

陆瑜表示,临港将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推动各类产业扶持政策更加精准。比如,提升研发对制造业的带动性,重点支持产业生态集聚、关键环节研发、赛道头部企业;鼓励本地企业增资扩产,重点支持扩大产能、设备更新、产线智能化投入等方面,帮助企业降本增效,额外奖励规模较大、增速较快的企业;持续提升创新创业环境,对于优质项目创新试点“拨改投”,打通创新创业的“最初一公里”。

在招商服务中,则将个性化定制“拿地、建设、竣工推进表”,做到保姆式帮办。“我们有信心承诺‘一个月签约、三个月供地、六个月开工’。”陆瑜说。

自成立以来,临港新片区创造了以“特斯拉速度”“波音速度”“商飞速度”为代表的临港速度,累计形成营商环境领域创新案例30个、新设企业超11.5万户。

2024年,根据国际权威机构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的评估,临港综合得分与包含新加坡、香港、新西兰等地的首批50个参评经济体中的第4名相当。

“临港已经具备了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基础,这里就像一个‘创新实验室’,不断试水新政策、新模式,为企业和投资者创造更多机会。”德勤中国政府及公共服务华东区主管合伙人严庆乐说。

随着2025年和2026年新轮次的评估,欧洲、北美发达经济体的加入,以及新轮次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和修订,严庆乐表示,当前50个经济体和临港的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仍值得进一步关注。

“作为全国营商环境的‘优等生’,我们期待临港在做好‘规定动作’基础上,持续推出‘自选动作’。” 严庆乐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