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年龄的设置与演变
自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明确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时称“退职养老”)以来,此后的50年间,我国对不同岗位、不同类型人员的退休年龄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与细化——一般男性职工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性普通职工退休年龄为50周岁,女性干部、管理技术人员及自谋职业者退休年龄则为55周岁。
本世纪初以来,随着经济形势与人口红利等因素的变化,“延迟退休”被逐步提上议程,但法定退休年龄在此期间并未进行调整。直至202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正式通过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确定了延迟退休的具体方案,同时也标志着1978年批准的“两个暂行办法”中有关退休年龄的规定不再施行。
► 延迟退休的主要内容
延迟退休办法的内容主要可分为三部分。
首先是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其次是逐步提高最低缴费年限:
从2030年1月1日起,用10年时间,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目前的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个月。
最后是实施弹性退休制度:
职工达到领取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男职工60周岁及女职工55周岁、5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
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也不超过3年。
► 不同群体对延迟退休的看法
由于延迟退休政策不仅关系到当前劳动者社保缴费年限,更会对未来养老金及福利领取等多方面产生长远的影响,因而延迟退休的相关政策受到了民众的广泛关注。我们对民众的观点进行了整理和汇总:
尚未退休的在岗职工:
对于该类职工,年长群体延迟退休意愿更高,年轻群体更倾向依据政策弹性调整延迟退休年限,主要由于弹性退休政策下,年轻群体相较于年长群体延迟退休的年限更长。
处于离岗退养状态的职工:
该类职工大多对延迟退休持支持态度;但也有内退生活补贴较低的群体,由于预期能够得到的养老金相较于当前的内退生活补贴更高,会更希望能够提早进入退休状态。
除了劳动者,承担了统筹外福利的企业同样受到延迟退休政策影响。接下来我们会从企业福利负债角度进行分析。
► 延迟退休对统筹外福利负债的影响
由于统筹外福利实质上隐含着企业承诺未来会向员工进行支付的义务,因此每项统筹外福利的背后,都会有一笔与之对应的长期现金流。本次发布的延迟退休办法对2025年1月1日以后退休的人员的法定退休年龄做了调整,直接影响到统筹外福利的发放期间(换言之,会直接影响现金流的长度),从而影响统筹外福利负债和当期损益的计量结果。
为了帮助客户进一步了解延迟退休政策对于公司统筹外福利负债变动的影响,我们采用建模方法,对离职后福利中的退休福利计划与法定遣散金计划、辞退福利计划及其他长期职工福利计划中的长期服务奖,共计四类统筹外福利计划延迟退休前后的负债结果进行了测算,从个人信息和精算假设两个维度,评估了延迟退休政策下,不同因素对负债变化的影响。
客户可以依据本次研究结果,结合自身公司员工统筹外福利计划类型,更好地把握公司的财务状况。
► 离职后福利计划(退休福利)
对于退休福利计划而言,延迟退休政策会导致负债减少,但不同因素导致的负债降幅有所不同。
从人员信息因素来看:
在评估时点工龄相同情况下,当延迟退休年限与年龄变动挂钩时,职工年龄越大,被延迟退休的时间越少,延迟退休后的负债降幅越小;当被延迟退休年限不受年龄变化影响时(延迟年限超过封顶年限),职工年龄越大,退休时的累积工龄越小,延迟退休后的负债降幅越大。在年龄相同的情况下,职工的工龄越大,延迟退休后的负债降幅便越小。
不同年龄人员延迟退休后负债变化
不同工龄人员延迟退休后负债变化(内退人员负债不受工龄影响)
从精算假设方面的因素来看:
无论是针对内退人员还是在职人员,福利增长率越高,延迟退休后的负债降幅会越小;而折现率越高,延迟退休后的负债降幅就越大。此外,对于含有离职率假设的在职人员来说,离职率越高,延迟退休后负债降幅则越大。
不同福利增长率下,延迟退休后负债变化
不同折现率下,延迟退休后负债变化
不同离职率下,延迟退休后负债变化(内退人员负债不受离职率影响)
► 离职后福利计划(法定遣散金)
法定遣散金计划是为在职员工提供的,于职工退休、离职、去世或残疾时一次性发放福利给付的计划。该项福利计划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企业中比较常见。当前,部分中国大陆企业也会向在职员工提供类似计划并计提相应负债。
法定遣散金计划中是否包含离职给付是影响延迟退休后负债变化的重要因素,所以该部分我们分为了含有离职给付与不含离职给付的两种情况,并分别分析了延迟退休政策对于各个情况的负债影响:
对包含离职给付的法定遣散金计划而言,延迟退休政策通常会导致离职后福利的法定遣散金计划负债增加;而不含离职给付的法定遣散金计划,延迟退休政策通常会导致离职后福利的法定遣散金计划负债减少。但不同因素导致的负债变化和方向不同。
从人员信息因素来看:
当评估时点工龄相同时,不同年龄人员的负债变动需要分情况来看:
对于包含离职给付的计划,当延迟退休年限与年龄变动挂钩时,职工年龄越大,被延迟退休的时间越少,延迟退休后的负债增幅越小;而被延迟退休年限不受年龄变化影响时,职工年龄越大,退休给付在法定遣散金负债中占比越大,延迟退休后的负债增幅就越大。
不同年龄人员延迟退休后负债变化(含离职给付)
对于无离职给付的计划,年龄变动的影响情况会与退休福利计划类似,即当延迟退休年限与年龄变动挂钩时,职工年龄越大,被延迟退休的时间越少,延迟退休后的负债降幅越小;当被延迟退休年限不受年龄变化影响时,职工年龄越大,退休给付在法定遣散金负债中占比越大,延迟退休后的负债降幅越大。
不同年龄人员延迟退休后负债变化(无离职给付)
对于评估时点年龄相同的在职人员,被延迟退休的时间也相同,此时无论当前工龄相差多少,延迟退休后法定遣散金计划的负债变化都是一致的。
不同工龄人员延迟退休后负债变化
从精算假设方面的因素来看:
当工资增长率低于一定水平时,延迟退休后法定遣散金负债会下降;但随着工资增长率假设不断调高,延迟退休后法定遣散金负债将不再下降,变为上升。折现率的变动也同样为非单调情况:当折现率低于一定水平时,延迟退休后法定遣散金负债会增加;但随着折现率假设不断调高,延迟退休后负债将不再上升,变为下降。
不同工资增长率下,延迟退休后负债变化
不同折现率下,延迟退休后负债变化
而离职率的变动影响也会因计划“是否包含离职给付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对于包含离职给付的法定遣散金计划,离职率越高,延迟退休后的负债增幅会变小;而不含离职给付的法定遣散金计划,离职率越高,延迟退休后负债会先上升后下降。
不同离职率下,延迟退休后负债变化
► 辞退福利计划(内退期间福利)
对于辞退福利计划而言,延迟退休政策会使福利发放时间延长从而导致负债增加,但不同因素导致的负债增幅也有所不同。
从人员信息因素来看:
辞退福利负债受到政策影响产生的增幅会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先减后增。自距退休时点10年开始增幅先小幅减少,后在距退休时点5年后开始增幅又随年龄增长呈现增大趋势。
不同年龄人员延迟退休后负债变化
从精算假设方面的因素来看:
福利增长率的增加会扩大政策带来的负债增幅影响;而折现率的增长则会缩减政策的影响效果。
不同福利增长率下,延迟退休后负债变化
不同折现率下,延迟退休后负债变化
►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计划(长期服务奖)
由于员工需要达到约定的工作年限标准才能得到长期服务奖,因而延迟退休会主要影响到退休时点工作年限接近奖励标准年限的人群,而并非像前述福利一样作用于全体人员。延迟退休政策延长了员工的工作年限,导致在原退休时点接近奖励年限,本没有机会得到长期服务奖的员工最后依旧得到了福利给付,企业的福利负债也会因此相应增大。但是对于即使延迟退休也无法得到奖励的人群,实际上不会产生负债的变动。
从人员信息因素来看:
同之前对全体人员都会产生影响的情况不同,在长期服务奖计划下,政策仅对原退休时点工作年限接近奖励标准年限的人群产生影响。如未在该范围内,即使延迟退休也无法领取到长期服务奖,政策不会增加企业与该部分人群相关的负债。
从精算假设方面的因素来看:
与内退计划类似,福利增长率的增加会扩大政策带来的负债增幅影响;而折现率的增加则会削弱政策带来的负债增幅。此外,随着在职人员离职率的升高,政策导致的负债增幅会随之回落。
► 四类计划受到延迟退休影响的总结
总体来看,当前常见的统筹外福利计划的负债均会受到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但变动方向与幅度会因计划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此我们也将本次发现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帮助您能够更全面地看到本次政策的影响情况。
作者团队:
付振平
精算与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合伙人
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bonny.fu@cn.ey.com
梁永华
精算与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合伙人
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fred.liang@cn.ey.com
关于我们:
安永精算和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团队是大中华区最大的精算和风险管理专业服务团队,业务包括寿险、产险、养老金与风险管理。其中,安永养老金精算团队每年为数百家大型国企、央企提供养老金精算咨询服务以及精算评估结果复核服务,项目团队在该领域有超过20年的服务经验。基于强大的财务背景、丰富领先的精算经验以及成熟专业的精算团队,我们可以为您提供以下专业服务:
► 统筹外福利精算咨询服务
► 统筹外福利精算结果复核服务
► 企业年金方案设计
► 员工福利计划规划
► 定制化员工福利市场分析报告
本文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写,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
近年来,从法律层面反对就业年龄歧视的提议屡屡出现,但一直未能真正提上日程。专家指出,其中一个现实难点在于,如何解决好反就业年龄歧视与市场选择之间的博弈。
对于中国的就业市场,AI并没有负面化。
实施弹性退休,是我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适应劳动者多样化需求,满足不同的工作生活安排需要。
延迟退休之所以要经历这么长时间的延宕,也许并不是难在具体的制度设计,而是难在如何能够达成社会共识,如何保护一线和基层劳动者以及灵活就业群体的权益。
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对需要制定的配套政策措施进行了认真研究,比如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高海拔地区职工退休等方面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