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据高检网,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厅厅长杜学毅在做客“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最高检厅长访谈时透露,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涉税犯罪5064件10974人,同比分别上升29.6%和38.1%。
据了解,近年来,最高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联合税务总局、公安部等部门建立八部门联合打击虚开骗税工作机制,从严打击虚开骗税等涉税犯罪,打击质效不断提升。但当前打击涉税犯罪任务依然繁重,面临诸多新形势、新情况。一是涉税犯罪呈规模化、链条化特征,犯罪手法不断演变。不法分子大量注册“空壳公司”,增加环节、细化分工,作案主体更为分散,涉及企业更多、地域更广。二是新业态、行业性涉税违法犯罪突出。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涉税风险加剧,文娱领域个税监管面临新挑战,劳务货运等网络平台成为虚开新渠道。三是犯罪职业化特征明显。行业性、区域性重大案件和职业化犯罪团伙案件多发。犯罪分子利用不同地区政策差异,“买单”配票骗取出口退税及政府补贴、财政返还等,造成国家财政税收巨额损失。四是虚开、骗税、虚假结汇、洗钱、走私等,多种罪名交织,打击难度进一步加大。
“依法惩治涉税违法犯罪,维护国家税收制度和政治经济安全,是检察机关的重要政治责任。”杜学毅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围绕进一步突出打击重点、统一执法司法标准、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协作等方面继续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依法履行检察职责,将严厉打击涉税犯罪作为检察机关服务发展大局、净化营商环境、保障财税安全、维护经济秩序的重要政治责任,切实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聚焦民生领域,涵盖灭火器、柴油、化妆品、化肥、药品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
过去一年,社会公众关心的跨境电诈、未成年人保护、重大恶性犯罪等问题,“两高”工作报告均有回应。
有哪些案件写入了最高检工作报告,这些案件又传递了什么信号?
最高检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新闻发布会。
持续加大对财务造假、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等重点领域犯罪惩治力度,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犯罪保持高压惩治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