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引擎的当下,浙江交出了一份“既敢花钱、又敢放心花”的答卷。昨日,浙江省消保委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达90.46,连续三年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4万亿元,网络零售额达3.3万亿元,全域旅游人次超8.9亿,演唱会票房跻身全国前三。
过去一年,浙江演出市场异常火爆。2024年全省举办演唱会202场,平均每1.8天就有一场万人级演出落地,22.4亿元票房背后是跨省观演人流的汹涌。
这种“敢消费”的底气,来自“不怕踩雷”的确定性。2024年,浙江在全国首创线下纠纷线上“一键和解”,企业自行化解纠纷占比超30%,行政调解成功率首次突破55%,为消费者挽回损失2.57亿元。
亮眼数据的背后,也在于浙江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上的持续“破壁”。“也就3个工作日左右吧,我就收到了两千多元的退款。”面临威尔士接二连三闭店、跑路的情况,在杭州丁桥天街威尔士健身房办了充值卡的消费者程先生,用“安心付”成功退回了之前在该店预付的费用。
更深刻的变革发生在规则层面。全国首个《直播间运营标准30条》将“全网最低价”话术纳入监控;信用承诺制让30个行业的企业“自证清白”;针对“职业索赔”乱象的治理方案,把行政资源还给真正需要帮助的消费者……“过去监管是‘救火队’,现在变成‘防火墙’。”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这样比喻。
站在90.46的满意度高点上,下一步浙江剑指“全域放心”。根据规划,2025年全省将动态培育放心消费单元20万家,相当于每250个浙江人拥有1个“放心标识”;500个放心消费聚集区将重构商业地标格局。
细分领域的攻坚战也已打响。文旅部门将在星级酒店试点“先行赔付”,游客遭遇纠纷可当场获赔再处理责任认定;金融监管部门紧盯信用卡分期、保险销售等顽疾,要求机构“自证合规”;针对“一老一小”,全省将推出适老化消费教育课程,严查儿童用品虚假认证。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适龄婚育,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奖励结婚。
今年一季度浙江省内光伏装机累计突破5000万千瓦大关,达到5071.25万千瓦,同比增长41%,占电源总装机比重近三分之一。
计划遴选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20所高校、30所中小学、10个县(市、区),进行试点探索。
据悉,首批参加的20家跨境电商平台包括全球速卖通、Lazada、Daraz、淘宝出海、阿里国际站、亚马逊、集酷、Voghion、中国制造网、义采宝、Inniverse、毛衫派、得物、OTTO、日本乐天、新蛋、Shopee、Wildberries、Egatee、OzonGlobal。
专家表示,从物流全链条来看,目前全社会物流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