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引擎的当下,浙江交出了一份“既敢花钱、又敢放心花”的答卷。昨日,浙江省消保委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达90.46,连续三年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4万亿元,网络零售额达3.3万亿元,全域旅游人次超8.9亿,演唱会票房跻身全国前三。
过去一年,浙江演出市场异常火爆。2024年全省举办演唱会202场,平均每1.8天就有一场万人级演出落地,22.4亿元票房背后是跨省观演人流的汹涌。
这种“敢消费”的底气,来自“不怕踩雷”的确定性。2024年,浙江在全国首创线下纠纷线上“一键和解”,企业自行化解纠纷占比超30%,行政调解成功率首次突破55%,为消费者挽回损失2.57亿元。
亮眼数据的背后,也在于浙江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上的持续“破壁”。“也就3个工作日左右吧,我就收到了两千多元的退款。”面临威尔士接二连三闭店、跑路的情况,在杭州丁桥天街威尔士健身房办了充值卡的消费者程先生,用“安心付”成功退回了之前在该店预付的费用。
更深刻的变革发生在规则层面。全国首个《直播间运营标准30条》将“全网最低价”话术纳入监控;信用承诺制让30个行业的企业“自证清白”;针对“职业索赔”乱象的治理方案,把行政资源还给真正需要帮助的消费者……“过去监管是‘救火队’,现在变成‘防火墙’。”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这样比喻。
站在90.46的满意度高点上,下一步浙江剑指“全域放心”。根据规划,2025年全省将动态培育放心消费单元20万家,相当于每250个浙江人拥有1个“放心标识”;500个放心消费聚集区将重构商业地标格局。
细分领域的攻坚战也已打响。文旅部门将在星级酒店试点“先行赔付”,游客遭遇纠纷可当场获赔再处理责任认定;金融监管部门紧盯信用卡分期、保险销售等顽疾,要求机构“自证合规”;针对“一老一小”,全省将推出适老化消费教育课程,严查儿童用品虚假认证。
明确通过实施“技能照亮前程”“技能强企”“技能兴村”“技能提薪”“技能成才”五大行动,进一步发挥劳动者技能提升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1131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6952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26921亿元,增长6.0%。
多家自媒体发布信息称“浙江省纪委国资公安等5部门通告追溯娃哈哈20年资金流向”,记者从杭州市有关部门获悉,上述消息为假消息。
浙江构建起“气象+金融”全链条协同发展体系,为金融领域应对气候风险提供“浙江方案”。
各种造梗和各队口号中,体现的区域经济特色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