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赵伟,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
经济转型过程中,扩内需始终是拉动增长的关键动力。过往扩内需、促消费“工具箱”有哪些,效果如何;眼下有效提振消费,还有哪些期待?本文系统梳理,供参考。
历史上的“促消费“工具箱?耐用品下乡、以旧换新、购置税减免及消费券补贴
稳增长压力较大、出口承压时期,扩内需、促消费通常成为政策重要着力点之一。回顾我国促消费政策“工具箱”,或可分为直接财政补贴,例如下乡补贴、以旧换新补贴、消费券等,以及间接优惠支持政策,如汽车购置税减免、假期高速公路通行费减免等。
全国提振消费政策补贴力度大、重点针对大宗消费,地方促消费以消费券为主、支持领域更多元。从过往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来看,全国层面促消费多重点支持汽车和家电等商品消费,且家电、汽车摩托下乡政策主要以农村耐用品的“普及”带动商品消费增长,以旧换新政策则以促进居民家电及汽车的“升级”需求。
与促进商品消费政策不同,当前服务类消费促进政策多为地方消费券补贴。2020年以来,地方政府依据本地特色服务产业,如文旅、餐饮、文体娱乐等,定向发放消费券。多地根据旅游景区、酒店住宿等细分场景,设定不同面额消费券,游客预订相关服务时直接抵扣,刺激文旅市场复苏;餐饮消费券则常以满减形式发放,带动线下服务行业的消费活力。
提振消费的关键所在?补贴之外,消费设施场景建设,居民持续“减负增收“或是关键
宏观视角,首轮家电及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效果显著。2009-2010年间,首轮耐用品下乡政策影响下,限额以上家电音像器材类和汽车类商品销售同比明显提升,2009年11月汽车类商品销售同比攀升至62%,2010年2月家电音像器材销售同比攀升至53%。
除了财政补贴外,首轮耐用品下乡政策效果持续时间长,或也部分缘于前期的基础设施完善和长期制度改革。1998-2004年,全国两期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架设低压电线344万公里;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推行了以大电网延伸为主的“户户通电”和无电户通电工程,为后续全国推行家电下乡政策奠定电力设施基础。
长期制度改革的“减负”、“增收“也有效提升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1998年以来,中央工作重心转向农村税费改革。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与改革前1999年相比,全国农民一年减轻负担约1250亿元。同时,2008年底开启的“四万亿”计划亦为农民工群体带来“增收”,2009-2011年期间农民工人数/人均收入增速大幅提升。
促消费政策还有哪些期待?补贴之外,“扩围”、“减负”、“增收”政策或在路上
相比商品消费,当前服务消费修复仍有较大空间,促消费政策或可进一步扩围至服务类消费。从消费内部恢复情况来看,当前商品消费恢复已经基本到位,服务消费距离2019年及之前趋势仍有明显的缺口。2025年春节期间文旅、电影等服务消费热情高涨,全国层面促消费政策若扩围至服务消费,如专项资金支持服务消费供需等或可助力其加速修复。
促进服务消费,除提供优质消费产品外,闲暇时间或亦是服务消费必不可少的要素。完善休假制度方面,进一步优化法定节假日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安排,鼓励企业落实带薪休假等政策,或有助于推动居民有充足的闲暇时间进行服务消费。而2024年11月推出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已提出自2025年1月1日起假日增加2天。
无论是提振商品还是服务消费,为居民持续“减负”、“增收”或是提振边际消费倾向的根本。当前居民“减负”已在进行,例如存量房贷利率下降,部分城市推出新居民、青年人租房补贴政策,后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或也有助于降低消费信贷的门槛和利率水平。“增收”方面,改善收入分配机制、加强社会保障、生育补贴等机制性政策或可期待。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超预期,经济变化超预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一季度GDP:湖北13543.49亿元,湖南12702.40亿元,江西7927.1亿元
餐饮企业的详细申报指南将很快发布
多位专家表示,4月以来外部冲击加大,接下来扩内需或显著加力,新一批增量政策有望出台,大力提振国内消费。货币政策将在二季度渐进走向实质性宽松,配合财政政策协同发力。
在业内看来,上海市发放消费券可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短期内可以提振经济,消费券直接鼓励居民增加消费,尤其适用于受疫情或经济下行影响较大的零售、餐饮等行业,快速激活市场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