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固态电池量产竞赛,专家称国外领先1年不会产生颠覆性影响

第一财经 2025-02-26 22:07:54 听新闻

作者:魏文    责编:唐柳杨

动力电池的量产速度赛跑。

全民智驾的风潮之下,固态电池的量产应用也在升温。

梅赛德斯-奔驰于近日宣布,基于全新固态电池测试项目打造的测试车开启道路测试。该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为450wh/kg,搭载该电池的纯电EQS测试车,续航里程增加25%,单次充电可行驶1000公里。

2月上旬,长安汽车宣布2025年内可实现固态电池的功能样车首发,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长安汽车的金钟罩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400wh/kg,满电状态下续航里程将超过1500公里。此外,东风岚图、比亚迪等车企也披露了固态电池上车或量产的时间表。

尽管目前行业普遍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从电动化的上半场步入了智能化竞争的下半场,但受到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低温性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问题并未得到根除;此外,由于动力电池受损、短路等因素影响,电动车起火导致事故的消息也被用户重点关注。

固态电池是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与采用液体电解质的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具有充电速度更快、能量密度高、体积小、电池循环寿命更长的优势,由于没有电解液,它也直接规避了自燃、腐蚀、漏液之类的问题,安全性大幅提高。固态电池被认为能够缓解当前液态电解质动力电池的痛点,是下一代电动车动力电池的技术方向。

包括蔚来、东风岚图、上汽智己等车企此前已推出“固态电池”版车型,并将固态电池作为产品的重要卖点。但上述产品大多使用半固态电池,动力电池并未完全抛弃液态电解质。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4年的业绩解读会上表示,固态电池离商品化还很远,如果以技术和制造成熟度作为评价体系(以1~9打分,1分为入门,9分为成熟),目前整个行业只到4分的水平。

与此同时,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供应商在动力电池装机量、动力电池技术等方面已经反超三星、松下等传统海外动力电池企业,部分中国动力电池供应商开始为宝马、大众等海外车企建设属地化供应体系,实现供应链与技术出海。

在这一大环境下,日韩和欧洲头部整车与供应链企业希望通过更加积极的固态电池研发和装车计划,实现对中国电动车企的弯道超车。丰田、日产、宝马等海外车企都曾公开过较为激进的固态电池上车计划。

东吴证券的研报认为,固态电池有海外弯道超车风险,此前海外抢先布局全固态电池,意在率先卡位下一代电池技术,日本资金扶持已超94亿元人民币, 韩国已提供20%/50%的设备/研发税收优惠,德国已投资超77亿元人民币,美国已投资超21亿元人民币,2024年海外频繁宣传全固态电池量产计划,目标2027年小批量量产全固态电池;

“中国企业的全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实现上车,而国外企业虽可能早一年装车,但这并不会形成颠覆性的影响。”在近日举行电动汽车百人会专家媒体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对中国固态电池的发展作出了预测。

“中国作为全球动力电池的领先国家,国外企业要实现市场的颠覆并非易事。即使中国晚一年实现固态电池上车,也不会对产业造成重大影响。”欧阳明高说道。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