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现货市场迎来2025年开门红。
蒙西电力现货市场近日转入正式运行,成为全国第5个“转正”的电力现货市场。此前,山西、广东、山东、甘肃电力现货市场已从2023年底开始陆续转入正式运行。
蒙西电力市场是指在内蒙古自治区内,以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内蒙古电网”或“蒙西电网”)和蒙东电网按营业范围划分的两个独立省级电力市场之一。其中,蒙西电网是国内唯一省管电网公司,亦是独立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外的第三家电网企业。
蒙西电网供电区域72万平方公里,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工业重心,承担向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8个市(盟)工农牧业生产及城乡1400多万居民生活供电任务,同时还向华北、陕西榆林和蒙古国供电。截至2024年底,蒙西电网全年售电量3140.38亿千瓦时,占内蒙古自治区用电量超六成。
“机制完善,成效显著,特点鲜明”,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如是评价蒙西电力现货市场。蒙西电力现货市场是全国最先探索全电量现货市场地区,最先实现发用两侧全电量参与电力现货市场。
与之相对的,国内其他省市电力市场往往存在“计划+市场”双轨制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双轨制容易引发价格扭曲问题,尤其在新能源快速发展阶段,无法及时反映电力市场真实供需情况。
蒙西电网介绍,在发电侧,除扶贫及分布式新能源等少数特殊机组外,蒙西电力现货市场所有发电主体均需“报量报价”参与竞价,市场化机组容量占比超九成;在用户侧,蒙西地区电网代理购电、一般工商业、居民、农业等全部用户均参与现货市场结算。
现货市场为当地高比例新能源消纳创造条件。近年来,蒙西电网新能源装机量占比已提升至五成左右,而同时,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也在近三年时间里增长了约10个百分点,至2024年的26%。截至当年12月末,蒙西电网新能源年累计发电量首次突破千亿关口,同比增长20.5%。
电力现货市场被视为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本质是要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发挥市场在电力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自2015年新一轮电改以来,电力市场化建设提速。2017年,国家发改委选定山东、山西、蒙西等八地作为电力现货首批试点。蒙西电力现货市场在经历四年多探索后,于2022年6月启动长周期连续结算试运行,至今转为正式运行。
长周期连续结算试运行是电力现货市场“转正”前最后一步,此前还需经历模拟试运行、调电试运行、结算试运行等阶段。
今年开年,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强调要持续推进各省现货市场建设,2025年底前实现省级现货市场基本全覆盖。该要点被业内视作今年底各省电力现货市场将陆续“转正”的信号。
近来,各地电力现货市场加速推进。浙江、山西、安徽等地电力现货市场已从2024年展开连续结算试运行;今年3月1日起,河北南网、辽宁也将开启连续结算试运行。已完成整月及以上结算试运行的地区也在增加,青海、新疆分别于2024年末完成首次结算试运行;重庆也将在今年3月11日起开始连续调电试运行。
湖北电力现货市场要在2025年6月底前、浙江电力现货市场要在2025年底前转入正式运行,安徽、陕西力争在2026年6月底前转入正式运行。
行业人士表示,地方试点是应对绿电物理溯源的有益探索,但外界对绿电直连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
业内人士称,若头部火电企业在市场交易中串通顶格报价,会同步拉高其他电源机组的出清电价,极大影响用户购电价格,侵害电力消费者利益。
走在前列的多个省级电力市场中,负电价频频出现且持续时间越来越久,那么今后被推向全面电力市场交易的新能源电站是否发得越多亏得越多?
行业认为,当前发电央企在积极布局新能源资产的同时又要维护传统资产,这将更考验“掌门人”的资本运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