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矿山”正在成为矿业企业跨越生死线的一道重要门槛。
按照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财政部等七部门此前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到2028年底,持证在产的90%大型矿山、80%中型矿山要达到绿色矿山标准要求。
绿色矿山首先要求矿山企业依法依规运营,严格遵守国家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的法律法规。其次,绿色矿山还应具备资源利用高效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环境保护严格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社区和谐化、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等特征。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之后,四川、湖北、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地均已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并且提前了时间表。
例如,《陕西省关于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提出,到2026年底,新建、改扩建、生产矿山全部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山建设格局基本形成,持证在产的50%大中型矿山要达到绿色矿山标准要求。到2028年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持证在产的90%大型矿山、80%中型矿山要达到绿色矿山标准要求。
甘肃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机制》确定,省内新建矿山要严格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运行,正式投产后1年内应通过绿色矿山核查验收;改扩建、生产矿山要加快绿色化升级改造,按合同要求的时限内完成绿色矿山建设任务。到2028年底,全省持证在产的90%大型矿山、80%中型矿山要达到绿色矿山标准要求。
四川省《关于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要求,2025年至2027年,正式投产2年内的新建矿山和持证在产的大中型矿山纳入绿色矿山名录库的比例累计分别不低于15%、40%、70%;2028年底全面完成绿色矿山建设主要目标。
湖北省《关于全面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也提出,到2028年底,全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力争持证在产生产规模为大型的矿山95%以上、中型的矿山85%以上要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小型矿山参照绿色矿山标准加强管理。
资料图 摄影/章轲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绿色矿山建设已成为矿业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矿业专家介绍,近年来,多地纷纷出台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政策文件,一些地方还进一步明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实施办法,为矿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绿色矿山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生态修复等方面。这对一些资金实力较弱的矿山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专家表示,金融机构可以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为绿色矿山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例如,甘肃省建立“甘肃省绿色矿山投融资项目库”,通过“甘肃信易贷”平台推送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矿山项目的支持力度。
多位矿业企业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绿色矿山建设对矿山设备的智能化、高效化、环保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绿色矿山建设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包括矿山规划设计、生态修复方案制定、环境监测与评估等。
这些将为矿山设备制造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为地质勘查、设计咨询、环境监测等技术服务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例如,技术服务企业可以为矿山企业提供绿色矿山建设全过程的技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提升建设水平。
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绿色矿山建设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出了严格要求,这为环保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例如,环保企业可以参与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土壤修复、水污染治理、植被恢复等服务,还可以为矿山企业提供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帮助企业实时监测环境指标,确保达标排放。
重庆将生态修复与农业产业、休闲游憩、艺术写生、乡村文旅等相结合,积极引导企业、村集体、村民共建、共享生态红利。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基于登记数据建立“四库”(水库、粮库、钱库、碳库)生态账本,有利于实现国家公园整体保护和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矿业企业能否早日拿到矿业权证,尽快实现南平矿业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才是关键。”南平市矿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说。
着力解决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偏低、路网质量不高、管理养护跟不上等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