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徐海为法学博士)
《政府报告》多次提到推进多领域的数字经济发展,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是其中重要内容。因此报告指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人工智能正在并将成为我国“新质量生产力”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推动我国科技、经济、民生等各方面“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目前,全球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我国具有较强优势。报告在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时刻,顺应其快速发展的趋势和市场需求,布局保优势、促强势,非常及时,非常重要。
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法律保障和市场需求是人工智能强势发展的必需要素。
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为其研发和应用的安全性、透明度等各方面提供政策指导、风险防范、行为约束和规范,以保障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都已出台相关法律,我国也有望进一步加快立法,一是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二是消除国际市场的法律壁垒。
报告将“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置于提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供需良性循环的市场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尤为重要,不但要扩大内需,还要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美欧等发达国家是现阶段的大市场。
在保护主义横行、贸易壁垒非贸易壁垒交错的国际市场环境下,除完善的法律保障以外,人工智能产品的创意、理念、安全等方面的国际化也很重要。只有为国内外消费者所接受、喜爱、放心的人工智能产品才能冲破各种壁垒。市场通,则人工智能“高质”经济循环通;循环通,则“高质发展”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促转型”方面,重点是出台相关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促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装备产品的深度融合应用,不断提升优质装备供给水平和保障能力。
李强总理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目标,包括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完善数据基础制度等。
数智经济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通过数据、算力、算法等要素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并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拓展应用场景及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从产业来看,临港与意大利可以共享的机遇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民用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时尚消费产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