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孙文华:从量到质:2025年金融政策的“积极防守”战略与新时代经济逻辑 | 大V看两会

2025-03-07 16:57:39 听新闻

作者:孙文华    责编:张健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金融政策体现了“积极-防守”的思路,特别是“积极”的方面,强调了资本市场的平台作用、服务实体经济、精准支持新质生产力培育等战略。

(孙文华为上海市长三角科创产业金融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金融22次,比去年多1次。金融是国家经济血脉,站在国家层面,需要结合新时代我国经济特征理解金融政策走势。总体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金融政策体现了“积极-防守”的思路。本文仅从“积极”的金融政策思路解读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一、新时代我国的经济特征

新时代我国经济呈现出多方面的显著特征,反映了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化深度融合的进程。

1、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模式由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创新驱动、消费拉动,更加注重高科技、高质量和高效益。

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如钢铁、煤炭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占比提升。

二是消费成为增长主引擎。2023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5%,服务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成为新趋势。消费税改革更为地方财政提供了重要的税源支持和发展后劲。

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投入大幅增长,数字经济成为新动能,专精特新、高新企业崛起。2023年数字经济规模超60万亿元,占GDP比重约40%,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广泛应用。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截至2023年,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超1.2万家。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创新主力,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内需潜力不断释放。我国内需市场超大规模的优势凸显,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2023年),中等收入群体超4亿人。这对扩大消费和深化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扩大内需成为当下重要的经济动能。

我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征明显,自贸试验区扩容至21个,海南自贸港建设推进,RCEP生效深化区域合作,2023年进出口总额达42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一贸易大国。

4、区域协调与乡村振兴

我国区域空间大格局特征明显,体现出城市群与乡村振兴两大空间阵型。城市群战略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经济增长极,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兴起,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5绿色低碳转型加速

碳达峰碳中和促进全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18%(2023年),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居世界首位。

绿色金融与产业升级,碳交易市场启动,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全球领先,传统产业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国经济特征体现为从“量”到“质”的深刻变革,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核心,构建更具韧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经济体系。

二、“积极”的金融政策战略思路

1、资本市场的平台作用更为积极

报告中提到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这对于“房市、股市”都是利好。同时,报告也提出要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针对以上报告中对“股市”的提法,显示出高层对股市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 2024年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稳股市”,到2025年强调“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显示出政策层对提振楼市和股市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

根据我国当下的经济的增长模式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传统的土地逻辑已不适用于当下的经济发展模式,科技创新驱动及消费拉动正成为我国的经济新引擎。做好“五大金融”篇章,也是驱动新经济的五个大方向。

微观层面,公司金融主要涉及到投融资,在投资方面,报告中提到了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这也显示出政策层面要求提升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能力方面的建设,加强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的能力,需要注意重视投资部门的组织架构及管理。

在融资方面,尤其是中小企业将迎来资金支持的春天,报告中提到“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未上市企业的融资主要是债权融资及股权融资,科技型企业需要更加重视股权融资,做好股权管理。

2、服务实体经济精准支持与新质生产力培育

报告中提出,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形成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驱动”的特征,报告中金融支持将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尤其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这对于上市企业资本、国有资本、私募资本等各类资本来说,“投早、投小、投硬、投长期”方面的支持环境会更宽容,需要进一步构建强有力的“资本接力”的投资链。

报告中提到“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便利度”。这对于银行机构来说,需要转变“等客上门、服务大客户”的传统经营模式,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建设,利用大数据等精准获客,并及时提供主动上门服务。

我国已经建设完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驱动的金融支持也适应于企业从小到大的生命周期,报告为创新创业提振了信心。在投资容错率,“资本接力”等需要再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我国新时代经济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积极的金融政策支持为城乡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随着科技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及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持续优化,我国正朝着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金融领域创新,我们有望实现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