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园系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事件:2025年3月5日上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以下简称《报告》)。
1、这是一次“直面困难”的会议:对经济形势仍担心,首提“外部可能更大冲击我国贸易、科技等领域”,着重强调消费不振、企业经营和地方财政困难等,并直言实现今年目标“很不容易”。
2、这是一次“务实进取”的会议:GDP目标延续5%左右偏高水平;赤字率升至4%左右、政府债务总规模新增2.9万亿元,全口径赤字率为历史最高,凸显了中央加杠杆的决心;CPI目标从3%左右下调至2%左右,从过去的偏约束性目标变为偏预期性目标(要努力实现)。
>GDP目标仍定5%左右的偏高水平,凸显“迎难而上”的决心。
>CPI目标下调至2%左右(2004年以来均不低于3%),可谓“务实的进取”。
>赤字率升至4%、专项债增至4.4万亿基本符合预期,特别国债1.8万亿(1.3万亿+0.5万亿)略低于预期,整体赤字规模升至11.8万亿,对应全口径赤字率8.4%、为历史最高。
3、这是一次“狠抓落实”的会议:直指“政策落地偏慢、效果不及预期”,对政策工具、时机、力度、节奏有新要求,“能早则早、宁早勿晚,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提高政策实效”“塑造积极的社会预期”。
>政策制定上,对政策工具、时机、力度、节奏均有新要求,“能早则早,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提高政策实效”。
>政策实施上,加大政策协同、“注重倾听市场声音,塑造积极的社会预期”。
4、这是一次“对症下药”的会议:今年有10大重点工作,包括“扩内需、强产业、科教兴国、促改革、扩开放、防风险、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绿色低碳、保民生”,延续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排序,但分项任务有所调整、由9项变为10项,新增科教兴国(同去年两会)、乡村振兴单列、合并新型城镇化和区域战略。其中,最靠前的是扩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强科技,均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燃眉之急”。
>抓手一:中央加杠杆,松货币、宽财政,着力稳增长、扩内需、防风险。
>抓手二:扩内需,促消费重视程度提升、以旧换新规模翻倍达3000亿,稳地产重提“保主体”,新提地方化债“优化考核和管控”配合扩投资。
>抓手三:强产业,短期侧重加大“人工智能+”应用(大模型、智能机器人等)、优化算力资源布局,首提加大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投入。
>抓手四,促改革,推动民营、国企、财税、统一大市场、资本市场等“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有新指向。
5、往后看,未来1-2个月属于政策观察期,紧盯4点,包括各类发布会及“部长通道”、主要数据公布(2月社融、1-2月经济数据)、各部委学习两会精神&3月中下旬召开的国常会、地方“抓落实”。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政策力度、地缘博弈等超预期变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多位专家表示,4月以来外部冲击加大,接下来扩内需或显著加力,新一批增量政策有望出台,大力提振国内消费。货币政策将在二季度渐进走向实质性宽松,配合财政政策协同发力。
要紧盯粮食保供稳价,加强监测预警、收储调控、预期引导,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