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陈兴,财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马骏,财通证券宏观分析师;陈莹,财通证券宏观研究员)
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其对于全年经济工作做出怎样的部署?政策加码力度如何?哪些领域又会成为政策的主要发力点?
经济增长目标有哪些变化?首先,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确定在5%左右,持平去年。为了对冲外部冲击,年内稳增长力度将加码更多。其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设定在2%左右,相较原本3%的目标,今年虽然下调,但更加贴合实际,同时其约束力度也有增强。再次,十四五规划设定单位GDP目标能耗降低13.5%,但完成情况较弱。当前降能耗的紧迫性较强,将对钢铁、有色和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生产约束更大。最后,粮食产量目标自2021年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首次提高0.1万亿斤,体现政府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
今年中央政策的力度有多大?财政预算赤字设定为4%,突破“3%”的红线。地方政府专项债和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均较去年大幅增加。考虑到财税体制改革中,对于财政预算“以收定支”向“以支定收”思路的转变,财政刺激有望在年内再度加码。同时改革中也提到消费税征收环节下划地方,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丰盈地方自主财力。会议还提到“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政策转向惠民生、促消费,凸显消费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而投资则相对弱化。对于政策出台的时点和力度,一方面,利好政策尽量前置推出,早出快出。另一方面,政策力度不能“挤牙膏”,需要一次性给足到位。
重点任务关注哪些领域?扩内需升为首要重点工作任务。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促消费的表述来看,促消费思路是“提升消费能力+促进供给释放”。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将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这一水平较去年实现翻倍,说明以旧换新实施效果较好且仍然是今年促消费的重要一环。优化供给思路下报告对投资着墨不多。产业政策的科技含量更高。报告在产业政策的表述中,更加具体地指出了重点发展行业,这表明政策对相关行业的支持立场十分坚定,支持力度也将有所提升。另外,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具体资金支持力度并未提及,这可能说明在优化供给的思路下,今年设备更新工作的重要性或有所降低。地产调控延续“控新增+收存量”的思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报告提出“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这一举措一是能够为房地产市场提供新的增量需求,推动地产市场存量消化;二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三是也有助于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生育支持力度有所扩大。在全国层面首次提出的“发放育儿补贴”,一方面,这是对各地方现行育儿补贴政策效果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在各地方育儿补贴制度基础之上,中央财政投入会可能会有加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一季度GDP:湖北13543.49亿元,湖南12702.40亿元,江西7927.1亿元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增速高于去年全国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延续了去年以来持续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
汉马叠加樱花季,武汉各大景区、公园的游客数量和酒店预订量激增。
通胀风险主要来自关税,而非劳动力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有的地方在出台经济促进、招商引资等政策时,对《条例》要求把握不准,有的搞变通、“打擦边球”,也有的“一刀切”,一律禁止财政奖补行为。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准确的。